谷堂真赞(其二)

予常对人言,谷堂老子,人类精奇,缁流标格。

若挽置江湖之上,予则谓之沩山道人慕哲。

若任其乘桴之能,谓之飞山宗一。

至于江湖不涉,乘桴不居,予将望洋向若而失,又欲引谁为等匹。

形式:

鉴赏

此诗《谷堂真赞(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虽未直接描绘自然景观或抒发个人情感,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多种可能与选择。

“予常对人言”,诗人开篇即以第一人称自述,表明自己对于人生、世事的思考与见解。“谷堂老子,人类精奇,缁流标格”三句,赞美了谷堂老者非凡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将其视为人类中的杰出代表,同时点明了其与众不同的风度与气质。“缁流”特指僧侣,此处借指谷堂老者。

“若挽置江湖之上,予则谓之沩山道人慕哲”一句,设想将谷堂老者置于江湖之上,比喻其如隐士般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他应被尊称为沩山道人慕哲,意在强调其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特质。“若任其乘桴之能,谓之飞山宗一”进一步想象谷堂老者驾驭船只,自由穿梭于山水之间,喻示其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与自由精神,被尊为飞山宗一。

然而,“江湖不涉,乘桴不居”两句转折,指出谷堂老者并未真正涉足江湖,也未曾居住于船上,这既是对前文设想的否定,也是对谷堂老者独特生活方式的肯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谷堂老者超然物外、不拘泥于世俗生活的敬佩之情。

最后,“予将望洋向若而失,又欲引谁为等匹”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完全理解谷堂老者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寻找能够与之相匹敌的智者的心愿。通过这一系列的假设与反思,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谷堂老者的深刻敬仰,也揭示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综上所述,《谷堂真赞(其二)》通过巧妙的构思与深邃的哲思,不仅赞美了谷堂老者的非凡智慧与人格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精神自由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真歇真赞

碎丹霞不传之印,起洞山已坠之宗。

雷闻一世,奔走四方。

此大唐国内,家至而户知,不假东山发扬。

独自涅槃后大人之相,又属其贤子孙之承当。

东山只得炷香再拜,庆师有子,而洞水流长。

形式:

楮庵真赞

横楖栗据此座者,长芦夫跳灶之子,天衣怀的骨之孙。

抽一顾而瞎其正眼,用十无而诳彼后昆。

说法则雷轰电激乎仰山之上,入灭则霜清月落乎连水之湄。

是谓楮庵和尚,而般阳老明提耳之师也。

形式:

净信道人真赞

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

得幻智法门,而有佛皆子。

视人间为忉利天宫,坐平芜乃台山路上。

东山晚识此婆,盖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岩和尚。

形式:

如一悟空二居士真赞

如一一亦不如,悟空空须得悟。

谁家一对鸳鸯,万象之中独露。

形式: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