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

蔡侯饱学囷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

立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雎如坠雨。

东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为口方乳。

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

平生傀落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

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

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

自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

形式: 古风

翻译

蔡侯学问渊博,积累财富无数,曾在清江洗涤双脚后崛起南方
他言谈举止豪迈,如同燕地的贵客,言辞犀利如同急雨
东城的鸟羽不足以形容他的才华,柏直为何还在口出稚嫩之言
蒋侯在山中守着香火,三年来对素食生活毫无厌倦
一生孤独,无人能共享,只求与张侯畅谈三天
白日悠闲,无须忙碌劳作,清静之时无需模仿闻鸡起舞
桓荣见到车马来访满心欢喜,勤奋读书立于门庭
我自会像班超一样志向远大,猛虎岂会觊觎案上的食物

注释

饱学:学问渊博。
囷千釜:积累财富极多。
燕客:燕地的贵客。
范雎: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柏直:可能指某人,口出稚嫩之言。
长斋:长期素食。
傀落:孤独,落寞。
张侯:另一位人物,期待与之交谈。
运甓:搬运砖块,比喻劳作。
闻鸡舞:比喻勤奋学习。
桓荣:汉代学者。
书册:书籍,学问。
班超:东汉名将,以英勇善战闻名。
案俎:案上放肉的器皿,比喻权势或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诗中赞扬了蔡侯(蔡学正)的博学多才,他如同满仓粮食的主人,学问深厚。他的谈吐豪爽,犹如燕地的豪杰,言辞犀利。诗中提到“东城禽羽未足言”,暗示蔡侯的才华超越常人,而“柏直何为口方乳”则以柏树的刚直比喻其正直品格。

蔡侯在山中修行,坚守斋戒,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并不觉得厌倦。他孤独却志向坚定,希望能与同样卓越的张侯交流思想。诗人还描绘了蔡侯在闲暇时的宁静,不急于追求世俗功名,而是享受内心的平静。

最后,诗人以桓荣(汉代学者)和班超(投笔从戎的英雄)为例,赞美蔡侯即使身处馆阁之中,也能保持像他们一样的独立精神和雄心壮志,不畏猛虎,自守清高。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蔡学正的学识、品性和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用无斁八弟永城相迎韵寄怀

平生殚千金,术似刘累僻。

春风九轨道,无我迷阳迹。

呼来著冠紞,野貌不改昔。

易衣怜介弟,犹有布一尺。

身惭崔浩短,胸次俨列戟。

中天翥鸾凤,我自无六翮。

何曾客权贵,见谓贫盗璧。

堂堂涑水翁,我在此人籍。

不诋曲江贤,宁羞九年谪。

艰难累吾母,鬓发白一夕。

独此负吾心,敢言忠抱石。

方时半千运,异昔阳九厄。

譬驰羊肠坂,双任臣子责。

帝王所张弛,乾坤有阖辟。

君敷皇极言,人咏蓼萧泽。

鸢鱼竞飞跃,风俗凛移易。

已开公府閤,又置四郊驿。

搜求逮田野,欣喜到僮役。

虽微携手上,颇似破笯释。

川涂见吾弟,薪木询我宅。

怜君如我固,不叹玄尚白。

薄饮尽馀醅,凝尘振粗席。

我醉易成狂,欲起须君掖。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形式: 古风

用前韵答李行正教授

见我淮南初召西,重来学馆尚栖迟。

未容小隐通三径,聊可卑飞共一枝。

饮罢玉山方突兀,赋成笔陈已淫夷。

霜荷叶叹青衫旧,闻子修身自畏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用寄成季韵呈鲁直

怀英名高长史口,独以一人当北斗。

黄公崛起与之班,奄有斯名唐以还。

文章破觚赖圣世,笔墨未逃蹊径间。

湖州太守诸儒长,可独进贤无上赏。

曾语黄公四坐惊,竞吟佳句汶阳城。

饮茶未胜薄酒倾,若人所辱伊人荣。

凤兮德衰众鸟耻,陈蔡不忧颜氏子。

穷吟百轴传未已,短发频搔为君喜。

君不见富贵及时行乐难,虽无赵女有秦弹。

梦中自古不识路,月在云际劳梯攀。

何时半岭闻清啸,相值苏门百尺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