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智常的作品,名为《偈(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禅宗修行境界和智慧的诗歌。
"归宗事理绝,日轮正当午。自在如师子,不与物依怙。"
这几句话描绘了禅者的超然状态,他们的心灵回归到本源,与宇宙之道合一,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
"独步四山顶,优游三大路。吹嘘飞禽堕,嚬呻众兽怖。"
这里形象地表达了禅者的自由自在,他们行走于高山之巅,轻松面对世间的一切,就像风可以让鸟儿失去平衡,让野兽感到恐惧。
"机竖箭易及,影没手难覆。施张如工使,剪截成尺度。"
这些句子借用弓箭和织布的精细技艺来比喻禅者的智慧和修行方法,强调了他们对内心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外在世界的不染。
"巧镂万盘名,归宗还似土。语密音声绝,理妙言难措。"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种高深莫测的禅机智慧,它超越了世间的名相与语言限制,就像泥土归于大地,自然而不做作。
"弃个耳还聋,取个目还瞽。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
这些句子通过对比听觉和视觉的失去与恢复,说明了禅者的内在觉悟可以突破世间的限制,就像一支箭穿过重重障碍,一往无前。
"?怜个丈夫,先天为心祖。"
最后这句诗语意深长,似乎在表达对某种理想或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丈夫"可能指的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而"先天为心祖"则是说这种追求来自于超越尘世的根本本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禅理,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智慧和修行境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