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勉中庵执中妙用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

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

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

其中趣,向词中剖得,慎勿狐疑。个中造化还知。

却不在、当中及四维。

这日用平常,由中运用,兴居服食,中里施为。

透得此中,分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

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他是儒家的代表,中心是道家的根本,中心又是禅的智慧。
这三大教派的风格,关键在于找到中心,遵循五常和各种行为规范,从中奠定基础。
行动与静止都要保持中庸,坚守中道不易,还需深入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
其中的乐趣,需从文字中细细剖析,切勿疑惑。这其中的奥秘只有深知。
然而,它并不局限于中心或四方的界限。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都应通过中心原则来指导,衣食住行,都应在中庸之道中实践。
真正理解了中心,就能清晰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中'这个字,万物都不能违背。
完全领悟了中道,才能打破常规,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注释

儒宗:儒家学派。
道本:道家的根本原则。
禅机:禅宗的智慧。
捷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立根基:在中庸之道中建立基础。
动止得中:行动和静止都要保持中庸。
个中造化:其中的奥秘或变化。
当中:中心位置。
四维:指四方和中心,古代常用以形容天地四方。
日用平常:日常生活的应用。
中里施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庸之道。
分明中体:清楚明白地把握中庸之理。
元来:原来,本来。
男儿:指有担当的男子汉。

鉴赏

这首元代词作《沁园春·勉中庵执中妙用》是李道纯对中庸之道的深刻阐述和赞颂。词中强调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共同的核心理念——"中",认为它是修身立德、行为准则的基石。"中"不仅是行动的准则,也是内心的追求,要求人们在动静之间、细微之处都能保持中正,不偏不倚。

词人提醒读者,真正的"中"并非仅限于空间的中心或四方的均衡,而是一种超越物理界限的精神境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言行举止、起居饮食。只有真正理解和体验到"中"的真谛,才能达到"分明中体"的境地,不违事物的本质。

最后,词以"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作结,鼓励人们不仅要深入理解中庸之道,还要将其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弘扬这一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深沉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之道的推崇和对世人修行的期许。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勉诸门人

道在常人,日用之间,人自不知。

柰丛识纷纷,红尘衮衮,灵源不定,心月无辉。

人我山高,是非海阔,一切掀翻便造微。

诸贤眷,听清庵设喻,切勿狐疑。先将清净为基。

用静定为庵自住持。

以中为门户,正为床榻,诚为径路,敬作藩篱。

卑顺和人,谦恭接物,服食兴居弗可违。

常行此,若工夫不闲,直入无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赠王提点

慧海深澄,德山高耸,主人不凡。

况剉锐解纷,黜聪屏智,掀翻物我,不露机缄。

立志虚无,潜心混沌,帝象之先密意参。

玄玄处,老先生元性,一贯乎三。曾和至士玄玄。

故默默昏昏契老聃。

矧灵地虚间,禅天湛寂,忘知忘识,无北无南。

收拾身心,圆融造化,覆载中间总作丹。

炉中就,看圆陀陀地,照耀松关。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赠安闲子周高士

真鼎真炉不无不有,惟正惟中。

向静里施工,定中斡运,寂然不动,应感潜通。

老蚌含珠,螟蛉咒子,个样真机妙莫穷。

只这是,若疑团打破,顿悟真空。采铅不离坤宫。

运符火、须当鼓巽风。

向北海波心,生擒白虎,南山火里,捉住青龙。

二物相投,三关一辏,炼出神丹满鼎红。

藏身处,且和光混俗,是谓玄同。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赠吴居士丹旨

向上工夫,乾宫立鼎,坤位安炉。

这火候幽微,元无作用,抽添进退,不费枝梧。

阴往阳来,云行雨施,主宰机缄总在渠。

心安定,那虚灵不昧,照破昏衢。性宗悟了玄珠。

这命本、成全太极图。

向圈圈圈外,圆光迸出,存存存里,独见真如。

一气归根,六门三用,到此全凭德行扶。

混尘世,且藏锋剉锐,了事凡夫。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