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沈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流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是清代词人厉鹗的作品。他以月夜过七里滩的奇特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对往昔人物的怀念之情。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开篇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桐江,仿佛在为过往的英雄事迹留下生动的画卷。"风露皆非人世有",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超凡,仿佛只有风露才能体验这人间少有的宁静。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进一步描绘了山中万物在月光下静默无声,只有孤星倒映在水面,似乎连鹤儿也沉醉在这梦幻般的场景中,延续着它们的梦境。"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远处传来渔夫的摇橹声,打破了寂静,增添了生活气息。

"心忆汐社沈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词人怀念汐社的旧事,感叹那些清狂之士已不在,只剩下自己孤独的身影。"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寥落的萤火虫点缀着夜色,照亮了简陋的茅屋,更显孤独。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月光照亮的树林、险峻的山峰和摇曳的船帆,构成了一幅动态而幽美的画面。最后,词人以"随流飘荡,白云还卧深谷"收尾,表达出随波逐流、向往自然的心境,以及对白云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七里滩的景色为载体,融入了怀旧与自我反思的情感,展现了厉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眼儿媚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