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这首《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是清代词人厉鹗的作品,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开篇以“簟凄灯暗眠还起”起笔,通过冷清的竹席和昏暗的灯光,展现出主人公在深夜难以入睡的情景。接着,“清商几处催发”点出秋声的来临,仿佛远处的笛声在催促着时光流逝。
“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描绘了秋风吹过竹林和枯荷的画面,声音嘈杂却又难以分辨,营造出一种迷茫而哀伤的氛围。随后,“桐飙又接”进一步渲染秋风的强烈,将主人公的愁绪与潘郎(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的落寞联系起来,增添了孤独感。
“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远处城楼的滴漏声和山寺的钟声与秋潮的低鸣交织,形成了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景。最后,“微吟渐怯”表达了词人面对这秋声的无力感,而“讶篱豆花閒,雨筛时节”则以豆花在秋雨中摇曳的景象,暗示时光流逝和生活的孤寂。
结尾“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以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收束全词,既写出秋夜的宁静,也寓含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秋夜的悲凉与词人的离愁别绪。
不详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