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耕

大造茫茫谁真宰,东为青田西为海。

海畔沙漠不见人,老农耕之筋力殆。

拨沙拔茅锄作园,耕时十旬九旬喂。

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

荷锄负锸视地脉,不见瓜成但见沙。

陇头莳植生活计,有时种豆落生花。

花开花落不结子,野人满地空梳爬。

海滨卤壤为经纪,渔在山头樵在水。

我嗟海滨人,如在荆棘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边农民艰辛的劳作生活,以及他们面对自然环境挑战的坚韧与无奈。

首句“大造茫茫谁真宰,东为青田西为海”以宏大视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中,暗示着大自然的主宰力量。接着,“海畔沙漠不见人,老农耕之筋力殆”两句,通过对比海边的荒凉与老农的辛勤劳动,展现了海边耕作的艰难与不易。

“拨沙拔茅锄作园,耕时十旬九旬喂”形象地描述了农民在恶劣条件下耕作的情景,强调了他们的辛劳与付出。“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则进一步展示了四季更迭中农民的忙碌与挑战,尤其是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荷锄负锸视地脉,不见瓜成但见沙”一句,表达了农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却收效甚微的现实,隐含了对命运的感慨与无奈。“陇头莳植生活计,有时种豆落生花”则以种豆落花的比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希望的渺茫。

最后,“花开花落不结子,野人满地空梳爬”强调了农民劳而无获的痛苦,“海滨卤壤为经纪,渔在山头樵在水”描绘了海边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局限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海边农民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公平与自然和谐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铁车路

声轰轰,如霆雷,火炫炫,如流电。

双轮日驭速催行,回头千里忽不见。

抵掌欲笑夸父迟,轮台一日周围遍。

西人逞巧亦良危,颠踬往往艰一线。

我道带砺在河山,缒幽凿险山河变。

自古众志方成城,不闻铁车与敌战。

又况劳民复伤财,民穷财尽滋内患。

台湾千里如金瓯,浑沌凿死山灵颤。

有潦有流间其间,不能飞渡复中断。

借问铁路何时成,请待天炉为炽炭。

形式: 古风

机器局

乾坤火器不敢逞,上有炎轮下炎井。

大块水机不敢作,西有弱水东汤谷。

气机潜藏一朝开,千山万山鬼神哭。

机械循环何时穷,生民万类皆荼毒。

时势所趋亦难止,竭力为之将胡底。

损伤元气民怨咨,台湾脧削痛肤理。

加赋征商罄国赀,机器局中贮祸水。

国家自强在无形,销金铄石通精诚。

西洋有道不在器,惠政善谋无不兴。

国强不闻恃险马,区区利器何足行。

外虽示勇中心怯,西人亦岂畏虚声。

形式: 古风

西洋灯

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

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

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

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形式: 古风

台湾官府纪事

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

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

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

国事彼何知,鼠窜保头颅。

何来庾吴郡,载去飞舳舻。

始知朝庙上,多此误国徒。

可怜海外民,日日望来苏。

去者已如鲫,在者亦犹驽。

行旌出郊野,阻截逢狗屠。

千夫拥锹锸,一夫起啸呼。

官长将焉往,进退局辕驹。

轿有七宝笥,箧有一箪珠。

匍匐献营垒,四出调兵符。

护卫过城甸,胜似供军需。

官守弃陷阱,生死脱崎岖。

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