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诸葛武侯书台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馀。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沔阳道上,草木茂盛,诸葛亮的祠堂空留遗迹。
当年曹魏政权被称为狡猾的敌人,蜀汉军队士气低落,不敢对抗他们。
定军山前的寒食节道路,人们至今仍祭祀丞相诸葛亮的坟墓。
仿佛能听到他在松风中的吟唱,如同《梁甫吟》,还记得他曾经三次诚恳邀请。
他的《出师表》千年无人能及,超越了管仲和乐毅,成就卓越。
世上的凡夫俗子怎能理解这等伟业?当年的他读的是什么书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呢?

注释

沔阳道中:地名,指沔水之滨的道路。
草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卧龙:对诸葛亮的尊称,意为隐居的龙。
典午:指曹魏政权,因其以洛阳为都,故称。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定军山:历史上的著名战场,诸葛亮在此取得胜利。
幡然:突然、决然的样子。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表达了他的北伐决心。
管乐:管仲和乐毅,古代著名的贤臣。
俗儒:指普通的读书人。
高台:可能指的是诸葛亮的祠堂或纪念他的建筑。
何书:指诸葛亮所读的书籍,暗示他的学识渊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通过对沔阳道中的草木和诸葛亮祠堂的描绘,表达了对诸葛亮才智与忠诚的敬仰以及对后世庸儒的批评。首句“沔阳道中草离离”以茂盛的草木渲染出历史的沧桑感,暗示诸葛亮虽已逝去,但其遗迹犹存。接下来的“卧龙往矣空遗祠”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游踪,感叹诸葛亮的英灵已逝,只留下一座空祠。

诗人提到“当时典午称猾贼”,暗指魏国的司马氏政权,诸葛亮曾试图北伐,但因对手强大而未能成功,这体现了他对司马懿的警惕和对自身使命的无奈。接着,“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描述了诸葛亮墓地的景象,人们依然在寒食节纪念他,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深深怀念。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引用了诸葛亮在《梁甫吟》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接受刘备三次拜访的敬佩,以及他改变命运的决断。最后两句“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馀”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流传千古,其才能超越了古代名臣管仲和乐毅,暗示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超越了常人。

整首诗通过游历诸葛亮的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那些无法理解诸葛亮伟大之处的“俗儒”进行了批评,强调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游疏山

我愿匹马飞腾遍九州,如今苦无騕袅与骅骝。

葛陂之龙又难致,兀兀安得忘吾愁。

幸馀一事差可喜,云山万里芒鞋底。

曳杖行穿嶓冢云,试茶手挹香溪水。

江西山水增怪奇,疏山之名旧所知。

惜哉不见侏儒师,尚想薪水俱空时。

寺门欲近山若拆,老树苍崖含古色。

挂包便住吾岂能,一来要是疏山客。

形式: 古风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愤未平,万窍争号泄悲怒。

形式: 古风

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

成都再见春事残,虽名闲官实不闲。

门前车马闹如市,案上文檄高于山。

有时投罅辄径出,略似齐客偷秦关。

日斜仆夫已整驾,顾景欲驻愁嘲讪。

岂知今朝有此乐,放浪一笑开衰颜。

抽身黄尘乌帽底,得意翠木清泉间。

褰裳危磴穷荦确,洗耳古涧听淙潺。

岂惟顿觉宇宙广,政尔一散腰脚顽。

似闻青城缥缈处,待我归缀仙官班。

俊鹰解绦即万里,岂比倦翼方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游镜湖

禹祠柳未黄,剡曲水已白。

鲂鱮来洋洋,凫雁去拍拍。

皇天亦大度,能容此狂客。

挂席乘长风,未觉湖海迮。

读书五十年,自笑安所获。

昔人精微意,岂独在简册。

骥空万马群,裘非一狐腋。

超然登玉笥,及此烟月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