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欲霜更雨,记青云篱落,东风前此。

帘外客秋人共老,雁与愁飞千里。

水郭烟明,竹陂波小,万叶寒声起。

凭高那更,九嶷吹尽云气。

婉娩空复多情,年年晋梦,花与柴桑是。

谁解意消风日晚,短笛孤舟林水。

江蟹笼新,露萸斟浅,浇得乡关思。

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期待着霜降之后再下雨,记得那青云下的篱笆,东风曾在此吹过。
帘外的客人和秋天的人一起老去,大雁带着愁绪飞向千里之外。
水城雾气朦胧,竹坡波光微小,万片叶子在寒风中发出瑟瑟声。
登高望远,九嶷山的云气被吹散尽。
婉转柔情空自多情,每年的晋地之梦,都与花开花落的柴桑相关。
谁能理解这晚风中的离愁,只有短笛声在孤舟上伴着林水。
江上的螃蟹笼子里装满了新鲜的,浅酌茱萸酒,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广袤的草地,天边遥远,一抹黄色映照在秋雨初晴的天空。

注释

霜:指秋季的霜降。
青云篱落:青云下的篱笆,形容环境清幽。
东风:春季的风。
帘外客:帘外的游子或访客。
雁:大雁,象征离别和思乡。
水郭:水边的城市。
婉娩:婉转、缠绵。
晋梦:晋地的梦境,可能指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短笛:简短的笛声,常引申为孤独或思乡之情。
江蟹:江中的螃蟹,可能作为食物象征丰收或思乡。
露萸:茱萸,古代重阳节插戴以避邪的植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梦应的《念奴娇》,从内容上看,诗人似乎在怀念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开篇“欲霜更雨”设定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但天气却又转为细雨,给人的感觉是既冷且湿,环境的氛围很是阴冷。

接下来的“记青云篱落,东风前此”,诗人提到了青云篱笆,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景象。这里的“东风”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东风常被用来比喻春天,也就是新的开始,但是在这首诗里,它却与秋天连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一种物是人非的怀旧。

“帘外客秋人共老,雁与愁飞千里”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秋天里渐渐变老,心中的忧伤随着远去的大雁一同飞翔,这里的“千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深。

“水郭烟明,竹陂波小,万叶寒声起”是对景色的描写,水边的城郭在轻烟中显得分外宁静,竹林中的波纹细微而又清晰,每一片树叶都发出寒冷的声音,这些景象加深了诗人孤独与忧伤的情绪。

“凭高那更,九嶷吹尽云气”则是诗人在一个高处眺望,感受到九嶷山的壮丽,以及那里的风能吹散所有的云雾,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澄清与坚定。

“婉娩空复多情,年年晋梦,花与柴桑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虽然时间流逝,但每年的梦中依旧能见到那些花朵和柴桑(一种植物),这一切都是诗人的深情所在。

“谁解意消风日晚,短笛孤舟林水”则是对无人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感慨,以及随着风的吹拂,太阳的西沉,生活中的一些乐趣(短笛)都变成了孤独的小船在林间的河流上漂浮。

“江蟹笼新,露萸斟浅,浇得乡关思”中的“江蟹笼新”可能是指江边的螃蟹开始在新的水域中活动,“露萸斟浅”则是对清晨露珠的描写,这些细腻的自然景象都融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中。

最后“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则是对远方平坦土地上空旷天际的一种描绘,天边有一丝淡淡的云彩,这是秋天晴朗后的景象,也许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找到了心灵某种程度上的安慰。

收录诗词(17)

王梦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

瞢腾晓被,听堕冰屋角,晴哢仍未。

土湿烟生,庭掩寒青,障泥懒为春试。

东风旧与花飞去,料记得、年年沙际。

忍落梅、万点苔根,化作一窗离思。

犹忆蔫红稚绿,断桥雪未扫,天近春易。

老对荒寒,事旧人新,雁后不成情味。

人间解有花如海,待一片、不教随水。

但玉香、酥影玲珑,逐日暖红云里。

形式: 词牌: 疏影

摸鱼儿.寿王尉癸未冬至后五日

问谁歌、暗香疏影,此花堪照人世。

起持霜月为花寿,天亦愿花千岁。谁有意。

著如此人间,更著花如此。高寒洒洒。

看浩荡刚风,跨虬飞佩,玉影乱如水。

行春处,一笑人间紫翠。纷纷窥此天地。寿如川至。

□好是、涧翁兹岁喜。荣沾南儒恩例。

捧觞更喜郎君美。任夜来归侍。

见说生辰,恰逢本命,寿筵且未。听老聃孙子。

祝公耆艾,祝公富贵。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锦堂春/锦堂春慢.寿李仁山

浅帻分秋,凉尊试月,西风未雁犹蝉。

看芙蓉影里,绿鬓年年。

日上云帆压海,尘清玉马行天。

更烟楼凤举,风幕麟游,锦后珠前。

绿阴池馆如画,记晴春药径,雨晓芝田。

已办十年笑语,小聚云边。

舞称香围艳雪,歌迟酒落红船。

早群仙归去,柳掖花扶,似雾非烟。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醉太平.送人入湘

寒窗月晴。寒梢露明。一痕归影灯青。又分携短亭。

蘅皋佩云。蒸溪酒春。有谁勤说归程。是峰头雁声。

形式: 词牌: 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