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费徵君所居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开。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白云事迹依前在,青琐光阴竟不回。

尽夕为君思曩日,野泉呜咽路莓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在何处徘徊寻找草堂,听说它的遗迹就在这里开启。
月宫中的仙桂独自归落在小径之后,仙鹤也曾从九天之上降临带来书信。
白云飘渺的事迹依然存在,宫廷的时光却无法倒流。
整夜我为你思索往昔的日子,野外的泉水低泣,路边长满苔藓。

注释

草堂:指诗人居住或怀念的地方。
遗踪:遗留的痕迹或遗迹。
向此开:指此处是遗迹所在。
蟾桂:象征月亮或仙人之物。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鹤书:传说中仙鹤带来的书信,象征神秘的信息。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常用来形容天庭或仙境。
白云事迹:指超凡脱俗的事迹或传说。
青琐:古代宫殿的装饰,这里代指宫廷。
光阴:时间。
不回:无法回头或倒转。
曩日:过去的日子。
野泉:野外的泉水。
呜咽:形容泉水声音凄切。
路莓苔:路边长满的苔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人遗迹的寻访与怀念。开篇即以“草堂何处试徘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名士居所的好奇和探求之心。"见说遗踪向此开"则是说根据传闻,这位古人曾在这里留下痕迹,引起了诗人的浓厚兴趣。

接下来,“蟾桂自归三径后”一句通过蟾宫折桂的典故,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鹤书曾降九天来"则是用古代神话中的仙鹤下凡传递信息的情节,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通灵之境界的憧憬。

中间两句,“白云事迹依前在,青琐光阴竟不回”进一步描绘了古人遗踪依旧,但时光流转,无法挽留。"尽夕为君思曩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而“野泉呜咽路莓苔”则是借自然景物之声响,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沉思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遗迹的寻访和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对过去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之作。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九江早秋

雨过晚凉生,楼中枕簟清。

海风吹乱木,岩磬落孤城。

百岁几多日,四蹄无限程。

西邻莫高唱,俱是别离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衢哭孙员外

燕恋雕梁马恋轩,此心从此更何言。

直将尘外三生命,未敌君侯一日恩。

红蜡有时还入梦,片帆何处独销魂?

忍看明发衣襟上,珠泪痕中见酒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上江州陈员外

寒江九派转城楼,东下钟陵第一州。

人自中台方贵盛,地从西晋即风流。

旧班久望鹓晴翥,馀力犹闻虎夜浮。

应恨属官无健令,异时佳节阻闲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鄂州韦尚书

往岁先皇驭九州,侍臣才业最风流。

文穷典诰虽馀力,俗致雍熙尽密谋。

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韝。

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