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十四首,主要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价值观和个人理想的独特见解。"出处殊涂听所安",意指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各有其生活选择,关键在于个人内心的满足和平静。"山林何得贱衣冠",暗示了诗人对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尊重,认为即使在山林之中,也不应轻视读书人和他们的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则引用了华歆的故事来批评那些只看重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价值的人。华歆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有一次在宴会上,看到地上有一枚金子,便不顾礼仪地弯腰去捡,被后人视为轻财重利的行为。诗人借此讽刺那些被眼前利益蒙蔽,不识大体之人,认为他们的眼光短浅,虚度了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体现了元好问对于社会风气和个体价值的批判态度。
不详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宜时。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