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柳秀才三首(其二)

奔走文场十载劳,归来三径满蓬蒿。

麟穷西狩人谁念,龙卧南阳节自高。

贫里田园居四壁,吟中风月笔千毫。

早知今日诗书误,悔不当初学六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的《赠柳秀才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奔走文场的艰辛与归隐田园的闲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奔走文场十载劳”,描绘了诗人十年间在文坛上的辛勤劳碌,暗示了文人的不易与追求。接着,“归来三径满蓬蒿”一句,通过描写归隐后庭院荒芜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对文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麟穷西狩人谁念,龙卧南阳节自高”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困于困境的麒麟和隐居的龙,表达了虽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无奈与自持。这里“麟穷”、“龙卧”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官场或文坛上遭遇的困境,而“节自高”则体现了诗人保持高洁节操的决心。

“贫里田园居四壁,吟中风月笔千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世界丰富,通过吟诗作画,享受自然之美。这里“四壁”与“千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早知今日诗书误,悔不当初学六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与遗憾。他意识到,如果早知道文人之路充满艰辛,或许会选择学习兵法等实用之术,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在困境中保持高洁节操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赠柳秀才三首(其三)

万丈飞泉落笔端,源流浑觉海波宽。

若非学造渊骞寝,焉得诗登李杜坛。

文苑春开红芍药,词林秋削碧琅玕。

篇成底事犹多困,只为名高折却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莲花市客肆壁二首(其一)

男子谋身岂易知,鱼虾燕雀莫相欺。

蛟龙翻海非无日,鸿鹄冲天自有时。

直把寸心睎孔孟,终摅馀蕴继皋夔。

当年张禹荒唐辈,犹作炎刘帝者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莲花市客肆壁二首(其二)

片心长是乐清虚,一到莲花喜有馀。

柳倚古溪风不断,路迷芳草客来疏。

樽无美酒难浮蚁,手有文竿未食鱼。

细草晚天时跃马,红尘无复上衣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真阳阻水

真阳城下涨春涛,船覆车摧满眼愁。

泛泛我非援溺手,滔滔谁是济川舟。

一城直恐为鱼鳖,四境何缘辨马牛。

焉得长鲸浮到海,吸乾狂浪得安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