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送赵兴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赵兴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为官之道的赞赏。
首联“壶山虽好俗难平,新下车来有异声”描绘了赵兴化初到任地时,面对复杂民情和社会风气的挑战,虽有好意却遭遇非议的情景。壶山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而“俗难平”则反映了现实的复杂与不易改变。新官上任三把火,难免会引来不同的声音,既有对新政策的期待,也有对变革的疑虑。
颔联“得乳雏均心恻怛,害群羊去听神明”进一步展现了赵兴化在处理政务时的公正与仁慈。他对待新生事物(如幼小的动物)时充满同情,体现了内心的善良;同时,他能辨别是非,去除有害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展现出明智的判断力和坚定的原则性。
颈联“永丰陂上碑遗爱,德礼堂中实称名”赞美了赵兴化在任期间的政绩和品德。永丰陂上的碑文记载了他的恩泽,德礼堂中的名声则是对他道德修养和礼仪之美的认可。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建筑,形象地展示了赵兴化受到民众爱戴和尊敬的事实。
尾联“执别溪干情可耐,公家资相老门生”表达了诗人对赵兴化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作为官员的敬重。在溪边执手告别,心中满是难以言表的情感。同时,诗人也借“公家资相老门生”这一句,强调了赵兴化作为前辈对后辈的影响和指导,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兴化为官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其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坚持正义、关爱民生、注重道德修养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和卓越政绩的钦佩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