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比玉八分书册子后

暴秦燔经多狱讼,书趋便易隶乃兴。

建初饰隶作楷法,义取八字分成形。

篆八隶二相割取,俗流伪托言难凭。

毛弘秘书教自汉,钟繇铭石看飞腾。

有邻择木擅唐代,字体与汉原相承。

弥勒像碑少笔法,百金一字知虚称。

珏也工书值明季,奋笔俯仰萦回轻。

烟飞云逝断还续,山颓雨骤纵复横。

屹如钟虡悬重宇,翩如鸾凤翔青冥。

上谷二难频展玩,衙斋风日何幽清。

流传距今越百载,纸墨完好光荧荧。

吾闻珏也不羁士,主文谲谏能诗鸣。

荔枝仙人早自号,路逢程老谓松圆。呼以兄。

小鸾长裾日捧砚,浊醪数斗倾盆罂。

兴酣八分夸入妙,淋漓素壁兼秋屏。

宜官酒舍漫偿值,魏武别馆闲施钉。

珏也此书与之敌,纤波浓点犹前型。

北走燕山东吴越,抱琴彳亍歌榛苓。

故园荔熟不归去,桐棺旅殡吁可矜。

从来盛名多坎壈,题诗望古心怦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锡爵的《题宋比玉八分书册子后》是一首题跋诗,主要鉴赏了宋比玉的八分书(一种汉字书法风格)作品。诗中首先回顾了秦朝焚书的历史背景,引出隶书的兴起,然后提及隶书发展到楷书的过程,强调了八分书的独特性,尤其是其源于篆书和隶书的融合。

诗人接着赞美了书法家毛弘和钟繇的贡献,以及唐代书法家在字体传承中的地位,指出宋比玉的作品虽有瑕疵但价值不菲,字迹流畅如飞鸟腾跃。他描述了宋比玉书写时的豪放与细腻,以及作品的意境之美,既有钟鼓般的庄重,又有鸾凤般的飘逸。

诗人还提到了宋比玉的个性与生活,他不拘一格,才情出众,且与友人之间的互动生动有趣。最后,诗人感慨宋比玉的书法艺术流传至今,虽然历经百年,仍光彩照人,同时也表达了对宋比玉坎坷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书法艺术永恒价值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宋比玉八分书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生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鉴赏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

张锡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麓台少司农画山水

山吐秋云云琐树,阁浮溪水水生漪。

遥天一抹青如黛,恰是新凉过雨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靳禄

南山道新雪,落日长林昏。

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

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

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

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

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

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

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

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

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

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

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

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形式: 古风

雪后登汝州望嵩楼

嵩高山头玉旆出,世界尽被瑶华封。

三花二室不到眼,镇日闭置幨车中。

汝濆客舍鸡上距,默念此愿何由从。

朅来北楼试纵眺,隐约听得伊阳钟。

回风忽卷云蓬蓬,树梢残照开洪濛。

青天栉比卅六峰,一一削玉攒芙蓉。

平田缭白百里近,渗金楼观明深松。

正如蓬莱隔清浅,三山缥缈凌虚空。

招招笙鹤惜不下,便欲往问浮丘公。

平生壮观推第一,山灵似与精诚通。

坡仙去官诧海市,昌黎南归祷祝融。

微生敢望千载上,斯境环异将无同。

少焉岭缺吐圆月,霜采照耀新磨铜。

阑干拍遍叫奇绝,酒钱未办殊匆匆。

归来气豪压东野,安用盘涡访石龙。

形式: 古风

题杨吴浔阳长公主墓志拓本后

广陵妖乱将宁息,天遣杨吴留霸迹。

生男肯作节度使,生女犹蒙汤沐邑。

浔阳公主亦天人,欧史空翻未著闻。

一抔莫问殡宫地,千载惟传谀墓文。

尽说西华门外叟,挥锄斸出贞珉厚。

吴牛砺角落谁家,剡藤脱字归吾手。

回环诵之剧可怜,存殁哀荣事宛然。

埋香空记兴宁里,凋蕣还题顺义年。

下嫁彭城应鼎族,随宦名州屡纡毂。

刘郎家世亦无徵,合在英雄三十六。

摩挲往事闲穷究,李花又落杨花后。

不见永兴遭篡时,闻呼公主辄含悲。

亦有芳仪陷强虏,伤心万里望南箕。

流落沈沦同断梗,如尔全归实天幸。

铭幽犹得似承平,地下芳魂应亦省。

休因翠墨感兴亡,矮本空斋手自装。

堪配汝南暮志稿,临池开处各生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