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九十七)

钵饭糁桃花,釜羹烹野菜。

吃了日烘烘,曝背茅檐下。

佛法身心烂似泥,千圣眼觑无缝罅。

吽吽,伎死禅和,唤起来打。

形式: 偈颂

翻译

粥饭拌着桃花,锅里的菜煮的是野菜。
吃饱后暖洋洋,晒太阳在茅屋檐下。
佛法修行让我内心如烂泥,诸圣的眼光也无法找出破绽。
吽吽,那些沉溺于禅定的僧侣,快醒来接受责打。

注释

钵饭:形容用木碗盛的饭。
糁桃花:桃花瓣混入粥饭中。
釜羹:大锅煮的菜汤。
野菜:未经人工培育的野生蔬菜。
烘烘:形容温暖的样子。
曝背:晒太阳。
茅檐:茅草屋顶下的檐边。
佛法:佛教教义。
身心烂似泥:形容修行深入,心性如烂泥般纯净。
千圣:众多圣人。
无缝罅:没有任何破绽,指修行完美无缺。
吽吽:佛经中的声音,表示警醒或赞叹。
伎死禅和:沉迷于禅定的僧侣。
唤起来打:叫醒他们并给予训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偈颂,以日常僧人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僧侣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首句“钵饭糁桃花”描绘僧人在春天采集花瓣拌饭的场景,富有诗意,也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接着,“釜羹烹野菜”描述了煮食粗茶淡饭的情景,反映出僧人的清贫生活。

“吃了日烘烘,曝背茅檐下”两句,描绘僧人饭后在阳光下晒背的闲适画面,流露出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接下来,“佛法身心烂似泥,千圣眼觑无缝罅”运用比喻,表达修行者深入佛法,心灵纯净,如同烂泥般无垢,连圣贤也无法挑剔其瑕疵。

最后两句“吽吽,伎死禅和,唤起来打”则带有禅宗的幽默和机锋,以“吽吽”表示禅定中的深沉,戏谑地称唤那些沉睡或冥想过度的禅和(修行者),看似严厉实则寓教于乐,提醒他们回归日常生活和禅修的平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又传达了禅修的智慧与心境。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九)

西风簇浪花,太湖连底冻。

冷照玉奁清,一片无瑕缝。面目分明,眼睛定动。

不墯虚凝裂万差,漆桶漆桶。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七)

百鸟啼春风,村村自花柳。

揭示目前机,大地人知有。随声逐色,活陷重围。

盖色骑声,翻成窠臼。牢关击碎,海岳平沈。

山鸟自啼花自笑,到头一点不关心。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八十二)

路隔重湖,一尘不到。片段白云,绵蛮幽鸟。

静倚石阑听,稳拂苔衣卧,此乐只应林下有,人间少。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入荒草。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八)

一雨润枯焦,扫尽流金暑。

薰风殿阁凉,诸佛出身处。

堪笑勤川无义语,引得花木瓜,变成烂苦瓠。

走遍衡梅卖与谁,一十三人声怨鼓。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