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闭门吾自足,况亦近墙东。
滴滴阶鸣雨,梢梢竹过风。
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
高卧殊多兴,诗成寂寞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闭门独处,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首句“闭门吾自足”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意,不需外界打扰,内心已自得其乐。接着,“况亦近墙东”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幽,靠近墙东,更添了几分静谧之感。
“滴滴阶鸣雨,梢梢竹过风”两句,运用拟声词“滴”和“鸣”,生动地描绘了雨打台阶的声音,以及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自然之美,绿苔蔓延,秋色渐浓,梧桐树下,更显岁月静好。
最后,“高卧殊多兴,诗成寂寞中”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创作的乐趣,高枕无忧,诗思泉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味。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诗书谋国体,谈笑却边尘。
已矣今成昔,归来悲故人。
馀忠焚谏草,遗恨画麒麟。
禁角闻鼙鼓,能无忆虎臣。
枕上万峰合,苍苍惊梦魂。
如浮武林水,卧向桃花源。
杖屦几时士,茅茨何处村。
悠然独往意,欲问复忘言。
远水全无地,高城略近天。
龙吟忽半见,虹饮竞相鲜。
鱼鳖争乘渚,儿童狭济川。
秋风只昨日,物意已萧然。
楚剑炟照地,梅真从吏乡。
簿书非急务,鸿雁试高翔。
狸品牛尾贵,茶牙鹰瓜长。
因君访风土,游子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