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其一)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形式: 古风

翻译

驾驭着御舟飞翔,彩舟如云母般璀璨。
湖面荡漾秋意浓,波光中灵鼍影动声如吼。
驾舟观云采菱花,水神冯夷击鼓唤龙舞。
轻盈仙裙随风起,天帝怜爱似飞燕,衣带系着明珠。
那时心情欢畅,深得宠爱在昭阳殿。
这次游玩无比奇特,一生难忘,三十六宫都羡慕。

注释

宸舟:皇帝的舟车。
彩鹢:彩色的鹢鸟,古代舟船装饰。
云母:一种闪亮的矿石,比喻舟的华丽。
太液秋:皇宫中的太液池,秋天的景色。
灵鼍:传说中的龙类,此指水神。
菱蕖:菱角和荷花。
冯夷:水神。
趍:疾行,此处指龙快速移动。
仙袂:神仙般的衣袖。
飞燕:燕子,此处比喻女子轻盈。
昭阳殿:古代宫殿名,代指后宫。
兹游:这次游玩。
三十六宫:泛指皇宫中的众多宫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或游乐的盛大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动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的豪华与奢侈。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宸舟指的是神仙乘坐的船只,云母则是美丽的天空,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或某位尊贵人物乘着仙舟,穿梭于彩云之中。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太液池常指皇家园囿中的湖泊,这里用来形容水面的宽广和深邃,而灵鼍吼则是对水中鱼类或其他动物的生动描写。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云棹可能指的是船上的桅杆,水撷菱蕖则是水面上开着荷花,而冯夷击鼓和群龙趍,则是在描述宴会或游乐时的热闹场景。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这两句中的“仙袂”指的是像仙女一样飘逸的衣摆,“帝怜飞燕”则是对皇帝宠爱赵飞燕的表达,而“结缨裾”则是在描绘飞燕在太液池边游玩时的情景。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这两句表明诗人当时的心情非常愉悦,因为他获得了皇帝的宠信,而“昭阳殿”可能是朝廷中的某个重要宫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这里“兹游”指的是这次的游乐,“奇绝冠平生”则是在说这次经历是诗人平生中最为非凡和难忘的,而“三十六宫俱健羡”可能是在暗示所有的皇宮都对这场盛会感到好奇并嫉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超凡脱俗的宴游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与崇拜。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其二)

瑶池翠水波粼粼,日暮寒生碧草春。

阿娇厌贮黄金屋,来歌送远归风曲。

仙乎去故而就新,歌声嘹亮遏行云。

黄鹄一去无消息,人间有情泪沾臆。

形式: 古风

久雨新霁蚤过松竹道院复以雨归因用汪彦章一春略无十日晴之句

一春略无十日晴,灶前濈濈蛙黾生。

晨兴登视云霁平,揽衣出门聊意行。

东风吹拂酒面醒,花光掠我双眼明。

举头还听鸠妇鸣,归来有酒愁独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久客倦游归憩僧坊有怀蓬居梵竺卿寂光常不轻

志士长肮脏,曲钩封公侯。

得丧亦何有,贤愚同一丘。

日月如跳丸,少年今白头。

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

庞眉碧眼禅,一笑万事休。

辽鹤我言归,君其来与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阿步月吟

游子莫何之,揽衣出京华。

松舟逐桂楫,渺然下惊波。

夜久群动息,明星耿斜河。

维舟乱石间,步月前山阿。

霞佩凌空仙,瑶章方咏歌。

见我若旧识,问讯今如何。

我欲从之游,长啸入云萝。

可仰不可攀,高峰郁嵯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