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自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深刻反思与坚定决心。
首句“读书悟至言,反躬屡紬绎”点明了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深入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接下来,“颇谓无他岐,立可超凡域”表明作者认为通过这样的内省和学习,可以超越常人,达到非凡的境界。
然而,“云胡心自戕,作事潜乖昔”两句转折,揭示出即使在道德修养上有所进步,内心的自我伤害和行为的背离过去仍然是难以避免的问题。这种自我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俯仰一长叹,惭惶竟何极”表达了作者面对自己内心矛盾和行为偏差时的无奈与自责,以及对自我完善过程中的痛苦挣扎。
“乃知真切功,不可弛顷刻”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接下来,“发愤矢自兹,群邪当远迹”表明作者决心以坚定的意志和行动,远离邪恶,追求正道。
最后,“圣途虽渺茫,敢吝驽骀力”表达了尽管通往圣贤之路漫长且艰难,但作者愿意付出努力,不畏艰难。而“诚当通鬼神,志当贯金石”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道德追求的虔诚与坚定,相信真诚能够沟通天地,意志能够穿透金石。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道路上的深刻思考、自我反省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是对个人道德成长的有力呼吁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