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九曲棹歌(其九)

九曲倚棹歌,三教森然立。

西去与西来,东家处其一。

三峰笑点头,我体即汝质。

世人见有三,歧路百千亿。

空翠难强名,与汝安名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武夷山的九曲溪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道、佛、儒三教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九曲倚棹歌”描绘了人在九曲溪上划船唱歌的情景,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接着,“三教森然立”则暗示了在这一特定场景下,道、佛、儒三教并存,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

“西去与西来,东家处其一”,通过对比东西方向的流动与静止,隐喻人生的前进与停留,以及在不同生活阶段的选择与定位。这里的“东家”可能象征着选择或立场,强调了在面对人生道路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三峰笑点头,我体即汝质”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三座山峰赋予生命,它们似乎在点头微笑,与诗人对话,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智慧。同时,诗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最后一句“世人见有三,歧路百千亿”指出人们往往在面对选择时感到困惑,因为世界上的道路千变万化,难以一一列举。而“空翠难强名,与汝安名毕”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认为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其深邃与复杂,最终应与自然和谐共处,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选择、自我认知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自我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67)

黄毓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帘洞

我家有渔郎,曾入桃花窟。

林尽乃得山,出口初逼窄。

徐行数十步,朗然神界辟。

此中自一村,不知有汉月。

古洞亦复然,何年巨灵劈。

凡为门者二,起伏皆乱石。

欲度愁猿猱,鸟道纡百折。

幽险忽田园,眼底一空阔。

秋风刈禾黍,茶笋随所适。

石壁高庄頫,数椽挂于壁。

终古不知雨,片瓦亦虚设。

凭栏何霏微,晴空雨奇绝。

冬令却夏行,寒生六月雪。

静悟所自来,悬崖数千尺。

飞瀑泻其间,游移无定迹。

有时听风吹,东涌或西没。

有时花为二,风若从中坼。

灵秘不自珍,山神太狼籍。

满把夜明珠,撮来当面掷。

帘外转身难,寄语后来客。

形式: 古风

射工行

虎欲齧人,不避贤豪。

猛虎齧人不齧影,行路之人犹可抱影逃。

嗟嗟射工猛于虎,含沙射影我心苦。

我欲渡水,畏此射工。仰视飞鸟,愿言往从。

假尔羽翼,飞飞摩空。

我欲假孔雀,渴饮寒泉牛觚触。

我欲假鹓雏,道逢腐鼠鸱怒呼。

不如鸂鶒肯见假,载飞载鸣水上下。

啄食含沙射人者,射工射工不敢前。

令我皇帝陛下寿万年。

形式: 古风

画竹引赠朱白民

长风从天来,吹我魂飞飞。

飞飞上谒天帝居,天帝问我何所欲,不愿为人愿为竹。

天帝笑曰:咄哉黄生,无乃太痴。

竹有何好,而尔愿之。

我不愿截为竿,洞庭日暮淇水寒,大鱼小鱼惨不欢。

我不愿截为杖,雷霆冥冥云荡荡,化龙君山之湖上。

我不愿截为箫,吹之一曲淩紫霄,凤兮凤兮不可招。

我亦不愿王家阿猷肩舆造我下,主客不具神潇洒。

临风箕踞指我云,何可一日无此君。

我亦不愿娥皇女英哀哀攀我泣,重瞳驭遥叫不得。

烟深水阔愁云迷,使我至今血泪秋淋漓。

朱白民朱白民,愿伊为我一写真,貌我形似兼精魂。

所以愿为竹,不愿复为人。

形式: 古风

秋怀

尽教车马入邻扉,肯使风尘点素衣。

萧索鬓边残叶落,苍茫眼底杂花飞。

人生岂可逃饥饱,天道何从问是非。

日夕荷锄吾事毕,但愁草盛稻苗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