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古史二首(其一)

炎牺分纪到先秦,散脱前闻待发明。

处士妄谈纷战国,专门阿党蔽西京。

尘沙涤荡川归海,故实符同史与经。

梦奠老人遗意得,摩天巨刃不留行。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从炎帝和黄帝的时代直到先秦时期,流传的古老知识等待被揭示和阐明。
在战国时期,隐士们的言论纷繁复杂,各执己见,甚至在京都也出现了偏袒一方的现象。
历史的尘埃被清洗,真相回归大海,古代的事实与经典文献相符。
在梦境中为长者祭奠,领悟了他的遗愿,那高耸入云的大剑般的智慧不再留痕前行。

注释

炎牺:炎帝和黄帝。
纪:时代。
先秦:秦朝之前的时期。
散脱:零散不全。
发明:揭示和阐明。
处士:隐士。
妄谈:胡乱言论。
纷战国:战国时期的混乱言论。
阿党:偏袒一方。
蔽:遮蔽。
西京:京都。
尘沙:历史尘埃。
涤荡:清洗。
川归海:真相回归大海。
故实:古代事实。
符同:相符。
史与经:经典文献。
梦奠:梦境中的祭奠。
老人:长者。
遗意:遗愿。
摩天巨刃:高耸入云的大剑。
不留行:不再留痕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苏籀所作的《校雠古史二首》其一,主要探讨了从远古到秦朝的历史分期问题,以及学术研究中的争议和偏见。诗人指出,早期历史的记载散乱,有待深入发掘和阐明。他批评了战国时期学者们的随意妄谈和党派之争,暗示这些影响了对西京(指长安)时期历史的公正评价。

接着,诗人强调历史真相的澄清如同河水冲刷尘沙,最终汇入大海,即历史事实应当统一于史书和经典之中。最后,他以“梦奠老人”(可能指的是古代智者或前辈学者)的遗愿为指引,表达了追求真理、不受蒙蔽的理想,寓意学术研究应如摩天巨刃,锐利而直指真相,不容虚伪留存。整首诗寓含了对严谨治学和历史真实性的重视。

收录诗词(323)

苏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

百世繁华堕劫灰,凄凉断簪并擘钗。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

野人辛勤务稼穑,两手龟拆辟草莱。

未知此环竟安用,但讶光采尤奇瑰。

王孙捉麈不辨玉,手面膏拭无纤埃。

柔荑纤纤擢绀袖,五云书势高崔嵬。

金拨收声饫犀箸,冰遏红牙诚妙哉。

指环不肯贫家售,东邻女贫人道丑。

巧梳堕马长扫眉,五色纴针工组绣。

古人制器知为谁,今时岂乏春风手。

春葱银甲深藏袖,偕老赋诗须我友。

形式: 古风

偶成二绝(其二)

延陵乃有能诗鉴,子路犹为少读书。

习气未忘番简册,白头稽古不应愚。

形式: 七言绝句

晚秋一首

曩间夏历标花候,粗尔陶巾漉酒卮。

仿拟尘编谈世谛,何人才刃趁时机。

形式: 七言绝句

维摩诘一首

杯杓何人执其咎,胁胁卑卑十年臭。

邂逅琼枝解渴心,京洛岂尝开豆蔻。

博山沈水烧春昼,采英撷萼春风手。

九回虿卷纡馀秀,尺六仙围楚宫瘦。

痴狂无限热肝脾,盛诧樱桃比垂柳。

槁木寒灰不二门,禅功道力何妍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