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赵物斛三首(其三)

精义无穷在邺签,更须于易倍深拈。

阳奇阴偶机难测,往屈来伸理可占。

有谓宣尼夫乃佞,或云仲子乌能廉。

圣贤言行多参考,美疢犹应用石砭。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翻译

精深的哲理隐藏在邺签之中,更需要深入研究《易经》的奥秘。
阴阳变化难以预料,事物的起伏背后有其道理可寻。
有人认为孔子实为巧言之人,也有人质疑仲由怎能保持廉洁。
我们应该从圣贤的言行中寻找借鉴,即使是美好的缺点,也能通过批评来改进。

注释

精义:深刻的道理。
邺签:古代占卜工具,此处指深奥的学问。
更须:更加需要。
易:《易经》。
阳奇阴偶:阴阳对立。
机难测:变化莫测。
理可占:规律可循。
宣尼:孔子的别称。
夫乃佞:有人说他善于巧言。
仲子:仲由,孔子弟子。
乌能廉:怎能保持廉洁。
言行:言语和行为。
参考:借鉴。
美疢:美好的缺点。
石砭:比喻批评,如石针刺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潜所作,名为《饯赵物斛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古籍特别是儒家经典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他强调了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它们蕴含的精义无穷,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真正领悟其深意。

"更须于易倍深拈"一句表明作者对于《易经》的崇拜和研究态度,而"阳奇阴偶机难测"则揭示了自然界和人事的复杂性,需要通过学问来把握其中的规律。"往屈来伸理可占"可能是在讨论如何运用这些道理去解释或预言世事。

接下来的两句"有谓宣尼夫乃佞,或云仲子乌能廉"似乎在引用或者评论古代圣贤的观点,可能是针对孔子的弟子之一的宣尼和仲子。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这些古人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批评或解读。

最后两句"圣贤言行多参考,美疢犹应用石砭"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圣贤言行的学习和参考,以及用古人的智慧来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美疢犹应用石砭"中的"美疢"可能是指某种疾病或问题,而"石砭"则是一种古代医疗工具,这里比喻为运用古人智慧去解决当下的困难。

总体而言,吴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献的崇敬,以及对于深入学习这些知识以指导现实生活的重视。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饯赵物斛三首(其二)

同寅两载意何倾,不是人间儿女情。

嫉恶吾方欠隐忍,锄奸君亦太分明。

是非烈日秋霜劲,利害浮埃抹电轻。

临别一言何所赠,做人须做十分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饯赵物斛三首(其一)

九折羊肠路险巇,险巇过了始平夷。

风霜雨露无非教,菌槿椒兰各有时。

退步元来天地阔,扪心自是鬼神知。

莫嫌载月舟如洗,赢得清名满海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思一首寄方君遇

西风黄叶堕阶前,秋思撩人已可怜。

身渐衰来非一日,心都懒处是今年。

爱憎毁誉何关我,消息盈虚要识天。

六十四翁凡百足,只祈君相放归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十二知军领郡澄江二首(其二)

老父如汝年,监州尚折旋。

后生何闻望,小郡亦藩宣。

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霭连。

菊时吾去此,访汝击群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