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二知军领郡澄江二首(其二)

老父如汝年,监州尚折旋。

后生何闻望,小郡亦藩宣。

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霭连。

菊时吾去此,访汝击群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你的父亲像你现在这般年纪,做监州职务还忙碌不停。
年轻人有什么期待,小小的郡县也能发挥影响力。
秋天申浦潮水退去,君山傍晚的雾气连绵不断。
在这个菊花盛开的时节,我将离开这里,去拜访你,一同享受新鲜的海鲜。

注释

老父:指诗人的父亲。
汝:你。
监州: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州县事务。
尚:还。
折旋:忙碌,奔波。
后生:年轻人。
闻望:期待,声望。
小郡:小的郡县。
藩宣:发挥影响力,宣扬。
申浦:地名,可能指特定的河流或港口。
秋潮:秋季的潮汐。
暮霭:傍晚的雾气。
菊时:菊花盛开的季节,通常指秋季。
访:拜访。
群鲜:各种新鲜的海鲜。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想象,以此寄寓对远方亲人的关切之心。"老父如汝年,监州尚折旋"两句,设想父亲年迈,仍在边陲之地忙于国事,这里表现了对父亲辛勤工作与关怀的深情。

"后生何闻望,小郡亦藩宣"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后辈或弟兄等人的期盼,他们或许也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在身。小郡可能指的是偏远的小城,藩宣意味着边疆的守护,这表达了对亲人或同僚在各自岗位上的支持与期待。

"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霭连"中的申浦和君山很可能是实指某地名,但这里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意境。秋潮落,暮霭连,都描绘出一个秋末傍晚的景象,水面上的波光与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显得分外沉静和深远,这是诗人对远方美好风景的怀念,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菊时吾去此,访汝击群鲜"则表达了诗人在菊花盛开之时,想起要亲自去探望父亲,将会和父亲一起赏玩自然之美。这里“击群鲜”可能是指赏菊的乐趣,也可能有比喻意味,即在自然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以及他自己对于自然美好与生活情趣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送十二知军领郡澄江二首(其一)

门户喜方兴,送儿五马行。

君恩天样大,家法水能清。

但务平平政,何须赫赫名。

也休扳汝父,皂白太分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何锡汝

风雨一樽酒,此怀谁得知。

三春花老后,千里客归时。

浩浩人间事,悠悠身外思。

君能袪物役,林下早相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曾阿宜往戍

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

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

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城晚望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