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纪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

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读史》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历史记载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字表达对人物评价的影响。

首句“纪录纷纷已失真”,揭示了历史记录往往难以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因为历史的记载受到当时环境、立场和记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难免有所偏颇或失真。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记载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暗示了历史研究中需要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

次句“语言轻重在词臣”,进一步阐述了文字表达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这里的“词臣”指的是负责撰写历史文献的文官,他们的语言选择和表述方式能够显著影响后世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解读历史时,不应仅依赖文字表面,而应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倾向性和价值判断。

后两句“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如果逐字逐句地剖析历史文本,试图从中推断人物的真实意图和道德品质,那么可能会导致无数无辜或被误解的人遭受不公正的评价。这不仅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也是对人性复杂性和社会公正性的深刻思考。它警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保持客观、全面和同情的态度,避免过度简化或刻板印象化的描述。

综上所述,《读史》不仅是一首对历史记载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一首对人性、公正与理解的哲学探讨。刘因通过这首诗,鼓励读者在面对历史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同时展现出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咏曾点

独向舞雩风下来,心斋门外欲生苔。

归时过著颜家巷,说与城南花正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冯道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閒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雨夜雪意

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

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

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委顺子王防禦

温饱逍遥八十馀,稗官元自汉虞初。

世间怪事皆能说,天下鸿儒有弗如。

耸动九重三寸舌,贯穿千古五车书。

哀江南赋笺成传,从此韦编锁蠹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