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庭下闻诗共稚年,白头频见变沧田。
浴沂春服依然在,不为方袍学说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庭下闻诗共稚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真与文学气息的庭院中,诗人与伙伴们一同吟诵诗歌的场景跃然纸上。次句“白头频见变沧田”,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白发苍苍的老人回望过去,曾经熟悉的环境已变得陌生,蕴含着深深的岁月感和人生哲思。
后两句“浴沂春服依然在,不为方袍学说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保持本真与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浴沂春服”源自《论语》,象征着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而“不为方袍学说禅”则表达了对传统束缚与宗教教条的某种超越,倡导一种更加自由、内在的精神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坚持。
不详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不同杯酒几经春,又见桃花刺眼新。
黄绶去为飞舄客,白头家有倚闾人。
音书非远无金玉,岭海分流隔粤闽。
一语嘉州君记取,此乡慎勿厌清贫。
铜柱西过不易攀,却从海外出人寰。
孤舟独坐如天上,高浪经行似雪山。
国有中边同是岸,道存彼此孰能关。
东风好借扶摇力,手散千花与八蛮。
生来忧患日观爻,清固难居浊未淆。
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
敢论方朔能肥遁,差免扬雄更解嘲。
载读诗篇频击节,白头千里有神交。
银灯玉笛漏沈沈,半月江城总是阴。
积雨在途行处滑,方池当槛坐来深。
同声赖有如兰侣,把臂犹存旧竹林。
闭户寂寥谈往事,白头悽断百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