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同元美赋得河字

孤城高枕日蹉跎,使者乘槎自九河。

乱后故人京洛少,秋来山色郡斋多。

诗名更向风尘起,傲吏还能意气过。

我亦平生难尽醉,开樽无奈子猷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郡斋同元美赋得河字》。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郡斋,面对秋色满目,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孤城高枕日蹉跎”,以“孤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在高处静观时间流逝的孤独与感慨。接着,“使者乘槎自九河”,通过想象使者乘着木筏穿越九河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遐想和对远方的向往。

“乱后故人京洛少,秋来山色郡斋多。”这两句转折,从对远方的憧憬转为对现实的感慨。战乱之后,故人在京城和洛阳变得稀少,而秋天的山色却在郡斋中显得格外丰富,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名更向风尘起,傲吏还能意气过。”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的风尘,即使身为傲岸的官吏,也能在诗酒之间保持意气风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态度。

最后,“我亦平生难尽醉,开樽无奈子猷何。”诗人感叹自己一生难以完全沉浸于酒醉之中,即便是开怀畅饮,也无法达到像王徽之(字子猷)那样的境界。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与元美登郡楼二首(其一)得秋字

开轩万里坐高秋,把酒漳河正北流。

自爱青山供使者,谁堪华发滞邢州。

浮云不尽萧条色,落日遥临睥睨愁。

上国风尘还倚剑,中原我辈更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与元美登郡楼二首(其二)得云字

摇落高楼此对君,天涯不复有离群。

衔杯大麓来秋色,倚槛邢台过白云。

树杪人家漳水出,城头风雨太行分。

极知今日同王粲,赋就还应邺下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与卢次楩登大伾山

河朔风尘万里看,空亭天外一凭栏。

夕阳忽送孤城色,高雪遥临白马寒。

何处浮云吞大泽,于时紫气满长安。

我来欲著浮邱赋,此地因君老鹖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于黎阳送次楩之金陵谒故陆令

萧条杯酒对销魂,河朔诸生尔独存。

书上梁王还寝狱,赋成扬子不过门。

大江雨雪千帆出,建业风流六代论。

雄剑自怜为客意,左骖宁负主人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