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亲遇金华老牧羊,囊收六合一毫芒。
何时再入西湖路,对榻张灯话武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所作的《次韵答柳汝澜》。诗中以“金华老牧羊”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囊收六合一毫芒”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博学多才,又寓意着友谊的珍贵如同珍藏的宝物,值得细细品味。
“何时再入西湖路,对榻张灯话武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重逢的期待,以及两人共叙旧情的美好愿景。西湖路、武昌等地名,不仅增添了地域色彩,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不详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旧约秋眠月一窝,荷衣风弄影婆娑。
有金不买西湖醉,风月其如良夜何。
谩说秋光处处同,眼前烟水得随公。
醉来共把君山笛,吹入洞庭秋月中。
沈酣蒲酒世纷纷,十咏怀仙闻不闻。
即欲与君携笛去,月明吹尽铁桥云。
洞门秋冷日如年,我与烟花了宿缘。
尽日乌啼秋雨里,榴花笑伴石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