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恒的诗《过丁若亭可以栖书斋兼赠卯君秀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箬水可栖迟”,以“箬水”象征清幽,表达对丁若亭书斋环境的喜爱,流露出一种闲适的诗意。接着,“秋高月满帷”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明亮的月光洒在帷幕上,增添了书斋的雅致。
“谈经服子慎,好客郑当时”两句,通过赞美丁若亭的学识和待人之道,将他比作汉代学者服虔(服子慎)和善于交际的名臣郑当时,展现了其深厚的学问和热情好客的性格。
“我亦曾相过,心常系所思”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曾造访过书斋,对丁若亭的敬仰和思念之情,透露出友情的纽带。
最后两句“若论羲与献,那得外人知”,诗人以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例,暗示丁若亭的才华如同他们一样超凡脱俗,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能体会其价值,表达了对丁若亭的深深敬佩和对他才情的认可。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书斋环境和赞美主人的品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对知识文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