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芍花开端午时,江南游客苦相疑。
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五月芍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时节江南的景象与情感。
“红芍花开端午时”,开篇点题,端午佳节,红艳的芍药花盛开,渲染出节日的热烈氛围。芍药,作为传统花卉之一,其色彩与形态在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了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游客苦相疑”,随着游客们的到来,他们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疑惑。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不解,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了人们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惊喜与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诗人巧妙地将江南的景象与京城的春光进行对比,指出并非京城的春光来得晚,而是天家的日景显得更为悠长。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一种时间似乎放慢脚步,让人能尽情享受生活之美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端午时节江南的独特风情,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不详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饭饱千僧洗钵归,生台饥鸟拂檐飞。
山中丈室维摩病,独向长松挂衲衣。
天马西来入帝闲,风騣雾鬣驳文班。
房星一夜光如水,却怨龙媒万里还。
杏园三月换银袍,燕子西飞背伯劳。
赋罢长杨传唱急,天门金榜日华高。
红绫饼餤出宫闱,赐宴恩荣玉殿西。
白发词臣曾射策,榜名欣见武都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