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澧州喜雨

田父苦亢旱,伤心涕泗沱。

使君悯斯民,雩禜亦何多。

古庙舞群巫,袂属肩相摩。

密云自西郊,奈汝旱魃何。

天官感精诚,霹雳加谴诃。

遂协毕星好,一洗吾民痾。

顿觉田亩间,欢然声气和。

人生一饱足,宁复忧其他。

要当及丰年,对酒仍高歌。

祇愁偃鼠腹,未醉颜已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农夫苦于严重的干旱,悲伤得泪流满面。
地方长官怜悯百姓,祈雨仪式频繁举行。
古庙中群巫起舞,衣袖相连,肩碰肩。
乌云从西边郊外涌来,但怎能驱走旱灾的邪灵呢?
天庭被诚意感动,雷电惩罚旱魃以示警告。
最终,祈雨成功,民众的疾病得以洗净。
农民们顿时感到田野间充满喜悦,气氛和谐。
人一旦吃饱穿暖,哪里还会忧虑其他事情。
应当趁着丰收之年,举杯畅饮,高歌一曲。
只担心自己像老鼠一样肚子空空,还没喝醉脸就红了。

注释

田父:农夫。
亢旱:严重干旱。
使君:地方长官。
斯民:百姓。
雩禜:祈雨仪式。
何多:频繁。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鬼怪。
天官:天神。
精诚:真诚的心意。
霹雳:雷电。
毕星:北斗七星之一,古人认为与祈雨有关。
痾:疾病。
顿觉:立刻感到。
欢然:欢喜的样子。
宁复:哪里还。
忧其他:忧虑其他。
祇愁:只担心。
偃鼠:比喻饥饿的人。
颜已酡:脸已经微红,形容喝醉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水带来的喜悦与救赎。诗人通过田父对旱灾的忧伤和使君对民众的怜悯,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古庙中的巫女舞蹈祈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依赖与敬畏。

诗人随后描写了密云自西郊而来,终于带来了久违的甘霖,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天人感应的深信。天官对精诚之人的回报,以及霹雳中加诸警告的声音,都在强调神性的权威与公正。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雨后的景象,田亩间欢声四起,民众的疾苦得以洗净,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丰收之年,与友人对酒高唱,展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然而,即便在欢庆中,诗人也不忘提及生活中的忧虑,如“偃鼠腹”未饱满而颜面已有醉意,这既是写实,也隐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以及在灾难后寻求希望与安慰的情感需要。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王朝议韵

晚日转云头,长空收雨脚。

稍觉暑气清,独坐倾桑落。

兴来或醉吟,接䍦还倒著。

胸中了无忧,事事俱脱略。

缅怀我友朋,踪迹东西各。

几欲往从之,恨被微官缚。

此来得夫子,臭味颇相若。

倾盖便论心,开怀不我却。

新诗一何工,清思渺寥廓。

才如李杜雄,句压曹刘弱。

顾我志意衰,笔力不如昨。

明时百无用,正恐填沟壑。

公馀幸少闲,对酒且深酌。

拭目看诸公,衮衮登台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左达功

英豪何事亦颠隮,命分多应与我齐。

尚有他年功业在,未应归去把锄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和任司理赏梅

平生爱梅花,尝有花前诺。

花亦知我心,臭味颇相若。

对花辄痛饮,席地天为幕。

常恐风雨摧,有负东君托。

一从随宦牒,但知究民瘼。

动为官拘守,进退非绰绰。

倒指三十年,无复有此乐。

每逢春信回,长忆花下酌。

老来把一麾,亦欲强有作。

牒讼日装怀,朱墨苦纷错。

忽闻花已开,枝头闹寒爵。

喜即领宾僚,对花话离索。

邂逅却成欢,清谈间谐谑。

胜赏虽未穷,亦足慰寥落。

后夜霜月明,尚可理前约。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其四)

秋来宇宙清,雨后山泽润。

老农喜我归,时报丰年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