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铁僧寮与兼山秋语(其二)

驱却青蝇百事宜,石幢松影下罘罳。

客磨诗里花同瘦,秋到人间佛不知。

万叶盛衰先有信,一蝉哀怨总无私。

红尘白社双青眼,如此相看得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寮中的宁静生活和诗人与友人兼山的深秋对话。首句“驱却青蝇百事宜”形象地写出环境的清洁,仿佛连烦扰的蝇虫也被诗人的心境所驱散,寓意着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石幢松影下罘罳”描绘出僧寮内静谧的景致,石幢(柱子)和松影构成了一幅禅意的画面,罘罳(门或窗)则暗示着内外世界的隔绝。

“客磨诗里花同瘦”一句,将诗人的创作比作花朵在风中摇曳,形容其笔下的文字清新而瘦削,富有生命力。而“秋到人间佛不知”则以佛的无感知反衬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细腻情感。

“万叶盛衰先有信,一蝉哀怨总无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表达出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即使是微小如蝉鸣,也蕴含着不息的生命力。最后,“红尘白社双青眼,如此相看得几时”以“红尘”与“白社”对比,象征世俗与出世,诗人与兼山的友情在其中显得尤为珍贵,表达了对这份难得的知己之情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782)

孙原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 字:子潇
  • 籍贯:昭文(今江苏常熟)
  • 生卒年:1760 ~1829

相关古诗词

春溪把钓曲

满溪春水绿可怜,桃花如云红上天。

远山倒浸碧波底,一堆春烟钓不起。

人目在鱼鱼目丝,人心动静鱼先知。

竹竿袅袅尾泼泼,翠荇一涡沧海阔。

形式: 古风

书杨忠悯公张夫人疏

吉祥善事宁有此,夫作忠臣妇代死。

事虽未成志则尔,一疏煌煌播西市。

天河钓叟紫极翁,沈香叶冠翊赞功。

燎原之火倒海水,小儿鼾卧东楼东。

文管家,武管家,黄金鬻爵不肯赊。

赵家儿,鄢家儿,白日鬼蜮行其私。除我疡,杀南塘。

比翟方,杀同乡。下有杀人子,上事好杀皇。

椒山剌剌不晓事,十罪牵连二王字。

一鸾已困况百鸾,风吹枷锁倾城观。

窜张经尾取上旨,明杀谏官自此始。

尧斋英明四海钦,杀人反快奸人心。

幸遇邹徐霹雳手,射倒高山射培塿。

可怜一字不成时,二十七姬星散走。

不见苏纲息女代贵溪,两家不愧忠臣妻。

形式: 古风

归舟

鸥波摇荡绿参差,收起春帆去路迟。

过眼云山千幅画,破眠风雨一船诗。

悬猜帘影桥边柳,背嗅花香橹后枝。

如此浮家吾愿足,不归犹可况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月午楼歌

明月出海先上楼,我楼况在高山头。

开窗放出白云去,风帘尽控双银钩。

一丸才过高松顶,屏风乱泻虬龙影。

摊书不用青藜然,碧空自有明珠悬。

黄高峰头云浪涌,金鳌峰背沧波动。

山下万顷云海铺,天心一丝云气无。

清光愈高读愈苦,月照书丛月色古。

仙巢惊起老鹤舞,窗中不知月已午。

露珠瑟瑟风泠泠,屋角余挂三四星。

冰轮欲西还倒行。似怜读书声好听。

冷光一线射人面,射月眼光亦如电。

明月不落读不厌,水滴蟾蜍欲穿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