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午楼歌

明月出海先上楼,我楼况在高山头。

开窗放出白云去,风帘尽控双银钩。

一丸才过高松顶,屏风乱泻虬龙影。

摊书不用青藜然,碧空自有明珠悬。

黄高峰头云浪涌,金鳌峰背沧波动。

山下万顷云海铺,天心一丝云气无。

清光愈高读愈苦,月照书丛月色古。

仙巢惊起老鹤舞,窗中不知月已午。

露珠瑟瑟风泠泠,屋角余挂三四星。

冰轮欲西还倒行。似怜读书声好听。

冷光一线射人面,射月眼光亦如电。

明月不落读不厌,水滴蟾蜍欲穿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登楼读书的静谧而奇幻的画面。首句“明月出海先上楼”,以月亮升起的动态形象,暗示诗人的情绪随着月华的升腾而高涨。诗人所在的高楼位于高山之巅,视野开阔,"我楼况在高山头",显得超凡脱俗。

接下来,诗人通过“开窗放出白云去”和“风帘尽控双银钩”,展现了月光洒落室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场景。月光穿过松顶,投影出龙影,增添了神秘感。"摊书不用青藜然,碧空自有明珠悬",形容月光如明珠般照亮书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读书氛围。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窗外的壮丽景色,从黄高峰头的云浪到金鳌峰的波涛,再到山下的云海,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天心一丝云气无",则强调了月光的纯净和宁静。

然而,尽管月光清亮,读书却伴随着辛苦,"清光愈高读愈苦",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月光照在书丛和屋角的星辰上,"仙巢惊起老鹤舞",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最后,月光如电,冰轮倒行,仿佛被读书声吸引,"似怜读书声好听",表达了月夜读书的独特心境。

整首诗以月光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苦读的专注与享受,以及对自然与知识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782)

孙原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 字:子潇
  • 籍贯:昭文(今江苏常熟)
  • 生卒年:1760 ~1829

相关古诗词

题姜白石像

七百年事如秋烟,劫灰中有不死仙。

六下下攫终得全,曹衣吴带何翛然。

当时鄱阳侠少年,雪花夜打乌篷船。

浪游南岳不得旋,手拔龙角弹湘弦。

彝陵幸遇萧东夫,东来径参范石湖。

声名一旦满天下,四顾谁能荐司马?

奋笔自议太常雅,其奈黄钟不敌瓦。

偶耽吴兴山水奇,白石洞天插我篱。

累累白石不疗饥,腹中惟燕潘柽诗。

兴酣自携碧玉箫,间鸥引过松陵桥。

鹰扬之印空佩腰,照水白发风萧萧。

马塍花开香沁土,小红偷洒燕脂雨。

鸑鷟无声石人语,一往孤云竟千古。

沈檀雕匣吴绫装,明珠辟火深深藏。

风吹鹤鳖如烟动,纸上古香发南宋。

形式: 古风

赠朱秋坪明经即题其洗砚图

南梁北刘无昔人,后来更推蔡与陈。

钟溪既老德清病,纷纷馆阁推麒麟。

朱君少有临池癖,日闭萧斋抚古迹。

杀尽山中紫兔毫,洒残绝域金壶墨。

五十头颅鬓骚屑,染翰朝朝腕欲折。

骆驼桥西片纸出,人道风神似松雪。

吾乡书法溯二冯,翁张汪邵谁雌雄?

绝伦虽无羲献迹,古法未失钟胡风。

自从俗书逞姿熊,子弟家家学姚派。

瓣香祇识奉华亭,笔阵谁知求晋代。

君今僻居临水村,罗列金石娱朝昏。

红柿周围白板屋,绿天自裹铁叶门。

香姜古砚浮寒碧,浸入明漪涨云色。

欲知君书得力处,但看一池秋水黑。

形式: 古风

精忠柏

万木畏枯枯则薪,一株独以枯见珍。

神斤鬼斧不敢近,忠义之气缠其身。

蛟虬翠郁风波亭,一夜号泣枯精英。

奸邪气横正气绝,感愤物理同人情。

不见百口保飞宗,正卿窜身南海以死争。

上书讼冤刘允升,横尸棘寺鸣不平。

区区小校犹忠诚,竟欲斩艾邪蒿萌。

柏虽草木气至清,肯与贼桧同时生。

死八百年挺不屈,蜕尽龙皮剩龙骨。

中有丹心不肯枯,只是春风吹不活。

天欲吹活柏固辞,偷生半壁匪我思。

除非痛饮黄龙时,枯枝一一回青枝。

天亦不能彊活之,任其一木乾坤支。

表忠但敕风雷司,霹雳老桧分其尸。

吁嗟南渡朝廷小,泥首北风如偃草。

只赏西湖花柳妍,浑忘朔漠椿棠老。

构兮构兮木不良,大厦以桧为栋梁,长城如檀翻见戕。

不如此柏有本性,直与精忠同正命。

但看枝枝北向枯,木理犹知朝二圣。

从来死贵得其死,不见死而不死树如此。

形式: 古风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其一)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

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

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濛望里浮。

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