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晋邓攸

携侄弃儿行,此心对天地。

追及树繫之,义至仁不至。

天道岂无知,买妾遭亲谊。

伤哉所弃儿,懊哉遂斩嗣。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晋代名士邓攸在战乱中舍弃儿子,携侄子逃亡的故事。诗中充满了道德与人性的探讨,展现了邓攸在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侄子而抛弃自己亲生儿子的艰难抉择。

“携侄弃儿行”,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核心——在逃亡过程中,邓攸选择了保护侄子,而放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这种选择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亲情的深刻理解。

“此心对天地”,表达了邓攸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他对天地间正义与道德的考量。这句诗暗示了邓攸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内心经历了痛苦的道德冲突。

“追及树繫之,义至仁不至”,进一步描述了邓攸在逃亡途中,为了保护侄子,不得不将儿子遗弃在路边的情景。这里,“义”指的是对侄子的责任与保护,“仁”则可能暗指对儿子的爱与不舍。这句话通过对比“义”与“仁”的界限,凸显了邓攸面临的道德困境。

“天道岂无知,买妾遭亲谊”,诗人在此处借天道之口,表达了对邓攸行为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伦理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买妾”这一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邓攸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道德抉择的无奈与复杂性。

“伤哉所弃儿,懊哉遂斩嗣”,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被遗弃儿子的深切同情与对邓攸后续命运的担忧。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邓攸决策的后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命运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邓攸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探讨了在极端环境下个体道德选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度。它不仅展现了个人在道德与亲情之间的挣扎,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伦理问题,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97)

缪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读

铩羽归来叹索居,侯门寄食漫踟躇。

笑他浊酒瓶长罄,雨冷灯微读汉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冬日郊行见野菊独茂

众芳皆摧隤,篱落忽相见。

无力仗东风,幽然舒冷艳。

形式: 五言绝句

友人下第客中,邀为长夜之饮,即席口号慰之

邀君欢,劝君酒,南山月上大如斗。

座中谁者苦思家,举杯忘在天之涯。

傥来富贵恨不早,提壶且乐风光好。

多疑黄河之水天上来漫漫,饮如渴骥奔驰千里临急湍。

君醉歌,我醉舞。醉歌金石裂,醉舞鸾鹄举。

鸾鹄一举千万里,蠢蠢浮浮尽眼底。

劝君酒,邀君欢,东方日出圆如盘。

形式: 古风

自慨寄刘大司农信芳

越云燕树等闲过,枉负栽培愧琢磨。

怕听桓伊三弄笛,年来只自唤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