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梁器圃宿罗澹峰石湖

一湖烟景在登楼,足耐闲人十日留。

隔岸山光横枕上,远天帆影落墙头。

溪多暗响常惊雨,竹有寒声不待秋。

况是溪翁共疏放,玉尊开酒夜传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畔夜景图。诗人陈恭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水、山色、帆影、竹林等自然元素与人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

首句“一湖烟景在登楼”,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情境,仿佛读者已随诗人一同登高远眺,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面,烟雾缭绕,景色迷人。接下来,“足耐闲人十日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诗人愿意在此流连忘返的心境。

“隔岸山光横枕上,远天帆影落墙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象。山色与湖水相映成趣,仿佛画卷一般展开在眼前;远处的帆影投射在墙上,增添了几分动态之美。这里运用了“横”、“落”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溪多暗响常惊雨,竹有寒声不待秋。”这两句则转向对溪流和竹林的描写。溪水潺潺,偶尔传来细微的声响,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滴;而竹林中传来阵阵寒声,虽未到秋日,却已有几分凉意。这些细节的描绘,既增添了诗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况是溪翁共疏放,玉尊开酒夜传筹。”诗人以自己与友人共同饮酒、畅谈的情景收尾,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呼应了前文所营造的悠闲氛围。这里的“疏放”二字,既是对自身性格的描述,也是对与友人相处状态的概括,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湖畔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泛舟甘溪送薛炎州朱次公李祈年归龙江

春江何处不萋萋,掩映群峰到郭西。

岸柳飞花时度水,山家开户半临溪。

已知异境人间少,难得同心酒坐齐。

莫指乡园便归去,舟前听取鹧鸪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陈人白王问溪归琼州

送君归去不胜情,共国犹悬两月程。

黎母山前开晚照,苏公楼外正秋清。

槟榔过雨垂空地,玳瑁乘潮上古城。

到日从容问耆旧,为予再拜海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起西山草堂口占别吴又札梁颙若梁亮圃

无成三十老渔蓑,旧国深惭此屡过。

生计未知何事好,诗篇唯觉别人多。

高城晓角收凉月,岐路西风长白波。

犹幸交亲不相弃,夜烧银烛为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寿张太翁

星星白发晓常梳,八十长闻健起居。

种就碧桃看结实,教成雏凤每冲虚。

衰年手佩通侯印,壮子名传太史书。

须信灵芝根有处,罗浮山色在门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