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即景

冷寺荒郊外,斜阳古渡头。

钟声摇暮岭,塔影枕寒流。

黄叶村前路,孤帆渚外舟。

风凉衣觉薄,气候已深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江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首联“冷寺荒郊外,斜阳古渡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空旷的氛围。冷寺,暗示寺庙的荒废与孤独;荒郊,则强调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寂寥。斜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渡口上,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也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

颔联“钟声摇暮岭,塔影枕寒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庄严的氛围。钟声悠扬,似乎在与远处的山岭对话,又仿佛是时间的低语,提醒着人们岁月的流转。塔影则静静地躺在寒冷的水流之上,既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寓意着历史的沉淀与不变。

颈联“黄叶村前路,孤帆渚外舟”,将视线从高远的山岭和流动的水面拉回到更为贴近生活的场景。黄叶飘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村前的小路上,行人稀少,孤舟在远处的水面上轻轻摇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孤独与自由并存的意境。

尾联“风凉衣觉薄,气候已深秋”,以个人的感受收束全诗,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凉风习习,衣衫单薄,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江边秋日的特定氛围,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宁静,又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暮秋过沈齐别业

暮蝉频响胜闻歌,白石床清藓色和。

径冷独留寒菊在,树疏分得夕阳多。

沙泉月澹曾栖雁,篱落烟微半著莎。

谁问寂寥诗景趣,竹扉时有野僧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李主簿之任南陵

无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且喜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

少年跃马同星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远行

古有悲秋篇,远行第三句。

人情重辞家,客意倦长路。

征马陟前冈,栖乌集乔树。

惨淡层阴生,号呼劲风怒。

匣琴徒自携,杯酒与谁遇。

衣带缓于前,衣香非复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百舌鸟

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饶舌争先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