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陆子和

揽衣步前除,白露被高桐。

枝叶莽零落,大地回悲风。

明月起夕愁,东壁鸣寒虫。

四时一何速,天地无终穷。

嗟彼客游子,终岁常飘蓬。

十月寒无衣,薇藿腹不充。

何事不归来,孤此青桂丛。

欲寄尺素书,不见双飞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揽衣步前除,白露被高桐”,诗人披衣缓行,白露覆盖在高高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枝叶莽零落,大地回悲风”两句,描述了秋风吹过,树叶凋零,大地一片萧瑟,暗含着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明月起夕愁,东壁鸣寒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明月升起,似乎也带起了无尽的愁绪;东壁传来寒虫的鸣叫,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寞。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四时一何速,天地无终穷”表达了对时间飞逝、宇宙永恒的感慨,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接下来,“嗟彼客游子,终岁常飘蓬”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人以“客游子”自比,表达了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苦楚。

“十月寒无衣,薇藿腹不充”描绘了诗人身处寒冷之中,衣食不继的困境,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何事不归来,孤此青桂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欲寄尺素书,不见双飞鸿”则以寄书为喻,表达了诗人想要传达思念之情却无人可寄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其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得于鳞书

伊予河梁别,杨柳方依依。

分手几何时,蟋蟀鸣庭帏。

商飙率已厉,白露沾人衣。

感时怀同袍,中心怆以摧。

不惜故人远,但伤知音稀。

长叹谢流俗,高卧掩重闱。

忽逢云中翼,开缄见音徽。

殷勤骨肉言,夙昔岁寒期。

临风再三读,慰我长渴饥。

喜极复垂涕,愿随黄鹤飞。

形式: 古风

春暮将赴汝南广川舟中寄怀京邑诸游好三首(其一)

昔来严霜零,春阳忽已暮。

盛年不再逢,嘉会岂常遇。

何况凌云才,艺苑振高步。

眷予失群羽,不吝千金顾。

留连曲水游,感慨河梁赋。

嬿婉能几时,俛仰即岐路。

车马盈道旁,孰测心所慕。

冀阙何岧峣,浮云日驰骛。

敛辔临长河,徘徊不能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春暮将赴汝南广川舟中寄怀京邑诸游好三首(其二)

浩浩黄河流,冉冉白日晚。

驱车渺何之,南游洛与宛。

五马道踟蹰,十步一顾返。

言念同怀人,亮节不可谖。

谈天碣石宫,置酒华阳馆。

高文敷琼瑶,清歌命箫管。

携手远追随,思情一何婉。

居者弗克俱,行者日以远。

春暮无归鸿,何由寄情款。

形式: 古风

春暮将赴汝南广川舟中寄怀京邑诸游好三首(其三)

黄河多悲风,白日广川阴。

惊沙蔽天地,方舟犹滞淫。

踯躅将安适,曳履援鸣琴。

一为清商曲,灌木俱悲吟。

知音一以隔,离思故难任。

在近多遗远,日月易浮沈。

伊余岁寒契,莫忘初别心。

愿言厉高羽,千载垂词林。

瑶华倘可嗣,引领伊川浔。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