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山

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馀一掬野泉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千仞高的老虎牙齿般山峰屹立,峻峭地俯瞰着济水之南。
翠绿的山岭上轻柔的雾气在晴天可以采摘,金色的车驾遗迹久已无人探寻。
那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勇士三次环绕战斗,豪情满怀。
丑父的忠诚无处寻觅,只留下一口甘甜的野泉让人怀念。

注释

虎牙:形容山峰陡峭如猛兽利齿。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翠岭:青翠的山岭。
嫩岚:轻柔的山岚。
金舆: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车辆。
陈迹:旧时的痕迹。
高标:高耸的标志,此处指山峰。
特起:突出、直立。
丑父: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忠诚之人。
野泉:未经人工开发的自然泉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华不注山》,描绘了华不注山的雄姿和历史遗迹。首句"虎牙千仞立巉巉"以比喻手法描绘山峰陡峭如猛虎利齿,高耸入云。"峻拔遥临济水南"进一步强调山势的险峻,它俯瞰着济水之南。

"翠岭嫩岚晴可掇"写出了山岭在晴天中青翠欲滴,岚气轻盈的美好景象,富有诗意。"金舆陈迹久谁探"则引出对古代帝王车驾遗迹的怀想,暗示历史的沧桑。

"高标特起青云近"赞美山峰直插云霄的孤高,"壮士三周战气酣"借华不注山的历史传说,想象当年勇士们奋勇战斗的豪情。最后两句"丑父遗忠无处问,空馀一掬野泉甘"表达了对忠诚无处寻觅的感慨,以及对山泉清甘的自然之美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华不注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底蕴,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孙少述示近诗兼仰高致

大句闳篇久擅场,一函初得胜琳琅。

少陵雅健材孤出,彭泽清闲兴最长。

世外麒麟谁可系?云中鸿雁本高翔。

白头多病襄阳守,展卷临风欲自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戏书

集贤自笑文章少,为郡谁言乐事多。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一心了了无人语,两鬓萧萧奈老何。

还有不随流俗处,秋毫无累损天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早起赴行香

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

微破宿云犹度雁,欲深烟柳已藏鸦。

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

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

窃食东州岁未期,蓬莱人问几时归。

凭阑到处临清泚,开阁终朝对翠微。

两印每闲军市静,双旌多偃送迎稀。

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