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其五)

人言间阔者,一日如三秋。

孤臣昔放逐,七见天星周。

早污高门地,姓名记前旒。

如何天鸡星,不照湘南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创作的《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人言间阔者,一日如三秋。”开篇即以民间俗语入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在不同人心中的感受差异。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一日似乎漫长得如同三个秋天,强调了空间距离与时间感知之间的微妙关系。

“孤臣昔放逐,七见天星周。”诗人自比为被放逐的孤臣,七次见证了天上的星辰周而复始的变化。这里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漂泊不定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早污高门地,姓名记前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华富贵生活的回忆与反思。曾经的显赫地位如今已成过往云烟,只有姓名还被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如何天鸡星,不照湘南州。”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湘南州的一颗未被照亮的星辰——天鸡星。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间流转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汴中放船归阳羡

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

舟人坐恐雪为祟,娇鸦又舞天边城。

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

遥遥烟堤护玉镜,滉滉云海浮金钲。

揽衣坐数踵间息,窥见宇宙无馀情。

灯花也似调儿女,咄咄笑我长宵征。

我生底处不堪著,未归且杂吴儿耕。

纵无邻翁饮子美,会有稚子迎渊明。

仙山况闻连洞壑,饵朮或可求长生。

闲中日月吾所有,此外付之人重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毗陵太守刘君受代东归

往年我作新安民,人人能说刘使君。

使君本一儒者耳,数十年来嗟未闻。

我时屈指今州县,似此贤侯当识面。

那知漂泊千里馀,画戟清香日陪宴。

使君何以人不如,胸中正有万卷书。

清真简淡乃天性,文章政事犹其馀。

向来天子留君住,重与毗陵三万户。

谁教一曲渭城歌,忽作梨花枝上雨。

宦游南北安得同,抚循凋郡还须公。

人生五马亦不恶,与民处处为春风。

形式: 古风

题孙益远三士堂

稚川晚作罗浮游,渊明暂出还归休。

东坡百谪乃欣慕,孙郎更欲参其流。

四人出处无一似,千载相期风味耳。

要须共著岩壑中,应只虎头知此意。

形式: 古风

从人乞酒

张侯表表霜松立,嗜酒清狂馀故习。

长年种秫学渊明,门外溪流和月汲。

手调溪上百花乳,十日炼成冰雪汁。

糟床夜听秋雨注,诗肠晓放春风入。

饱闻誇说未曾见,但笑书生便饮湿。

尔来消渴卧江海,更似枯鱼过河泣。

倾家饷客古人事,坐看兵厨千斛给。

那知日饮无骨相,咫尺公荣殊不及。

西风昨夜到林杪,左手蟹螯行可执。

新醅早晚定堪斟,冻蚁浮缸应戢戢。

心知问字寂寥久,会遣鸣鞭驰送急。

呼儿洗盏酹先酒,为君快作长鲸吸。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