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禅以李侍郎庵招(其一)

大隐何曾弃簪组,醉乡有路入无何。

百年快活自不彻,谁肯寻人到薜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和东禅以李侍郎庵招(其一)》。诗中描绘了大隐士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以及对世俗官场的超脱。

首句“大隐何曾弃簪组”,开篇即点明大隐士虽身处尘世,却并未真正放弃官场的名利地位,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这里的“簪组”象征着官职与权力,通过“何曾弃”三字,表达了大隐士在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同时,并未完全割舍外在的物质与社会地位。

次句“醉乡有路入无何”,进一步阐述了大隐士的精神世界。醉乡,常指诗人或隐士借酒消愁、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而“无何”则是一种超越现实、超脱世俗的概念,意味着大隐士找到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与超脱的道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精神世界的探索比作进入一个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神秘之地。

后两句“百年快活自不彻,谁肯寻人到薜萝”,表达了大隐士对于人生短暂与快乐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并非来源于外在的物质享受或社会地位,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然而,在这样的生活态度下,又有谁能理解并追随他,愿意放弃世俗的束缚,来到他的身边,共同体验这种超越物质的快乐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隐士的孤独与超脱,也反映了他对真正知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大隐士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寻找自我价值与内心平静的主题。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东禅以李侍郎庵招(其二)

敢将不出以为高,朽索其如六马何。

赖有舀溪长柄杓,不妨霜月在松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送麦头

渊明非达士,乞食拙言词。

谁知我辈人,佳处正在兹。

所化果何物,持来复是谁。

山前小麦熟,行矣今其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乞盐

水中盐味舌头眼,不为无形便谓无。

试向秦溪溪上问,口中大有赤须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与诸友

龙亡大泽蚖蛇出,火炎昆山玉石焚。

百种交前今尽见,一时零落古无闻。

家居海角荔枝坞,书断江南鸿雁群。

记得风前二三月,客亭长短我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