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盐

水中盐味舌头眼,不为无形便谓无。

试向秦溪溪上问,口中大有赤须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乞盐》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设问,展现了诗人对于“存在”与“感知”的深刻思考。

首句“水中盐味舌头眼”,以“水”中“盐味”比喻事物的本质或内在价值,而“舌头眼”则代表了人的感官与认知。这里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暗示着即使某些事物看似无形,其内在的价值与影响依然存在,不应被忽视或误解为不存在。

次句“不为无形便谓无”,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强调,指出不能因为事物难以直接感知或触碰到,就轻易地否定其存在的意义。这种观点富有哲理,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和深入探索的心态,去发现那些可能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价值。

后两句“试向秦溪溪上问,口中大有赤须胡”,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一个具体的场景——向秦溪溪上的居民询问。这里的“赤须胡”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特征或品质,通过提问的方式,诗人似乎在探讨如何通过交流与观察,来理解并认识到事物的真正面貌。这不仅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探索,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思,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自我审视,可以发现更多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真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设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存在本质、感知与理解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渴望。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诸友

龙亡大泽蚖蛇出,火炎昆山玉石焚。

百种交前今尽见,一时零落古无闻。

家居海角荔枝坞,书断江南鸿雁群。

记得风前二三月,客亭长短我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空兄(其一)

空不议宗宗乃通,宗不识空空乃同。

同风更得通风句,只这空宗是祖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空兄(其二)

衲僧杖子天然别,千里万里一条铁。

点著闽山即便回,敢保老兄犹未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过灵石赋顽庵(其一)

道人杨歧五世孙,曾持鈯斧开云门。

属时多艰众且去,百折午摧君独存。

住庵了却行脚债,随缘混入众生界。

和泥合水二顷田,接待方来一茎菜。

我初北归先过君,彼此老大言无文。

长年听法庵外石,永日不藏岩上云。

莫嫌家风四立壁,应用河沙体坚密。

客来有以顽自疑,五问道人三不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