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奉诏赴西园曲宴席上赋呈致政开府太师三首(其二)

邦人钦伫见仪刑,诏使相望对宠灵。

位冠三公师尚父,躬全五福寿康宁。

久留行色春过半,乍别天颜涕欲零。

谁识上心优老意,从行仍许鲤趋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百姓期待着见到您的典范,使者络绎不绝地前来接受恩宠。
您的地位超越三公,如同师尊一般,亲自享有五福,健康长寿。
长久的停留,春天已过大半,突然离别,面对您的容颜,我几乎要落泪。
谁能理解皇上对老人的深深关怀?他允许我随行,就像当年孔鲤接受父亲教诲。

注释

邦人:百姓。
钦伫:期待。
仪刑:典范。
诏使:使者。
相望:络绎不绝。
位冠三公:地位超过三公。
师尚父:像师尊一样。
躬全:亲自享有。
五福:长寿、富贵、健康、好德、善终。
寿康宁:健康长寿。
久留:长久停留。
行色:旅程。
春过半:春天过了一半。
乍别:突然离别。
天颜:皇上的容颜。
谁识:谁能理解。
上心:皇上的心意。
优老意:对老人的关怀。
鲤趋庭:孔鲤趋庭(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故事,表示接受教导)。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宴会的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当时皇权赋予高官的尊荣与恩惠,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情谊。

“邦人钦伫见仪刑”,开篇便指出全民对于朝廷礼法的敬仰,这里的“仪刑”代表的是国家法律制度和典章制度,反映了诗人对皇权及其治理体系的尊重。紧接着,“诏使相望对宠灵”,则是描绘宫廷中官员之间因皇帝赐予恩泽而互相敬仰的情景。

“位冠三公师尚父,躬全五福寿康宁”这两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高贵地位,“三公”指的是古代三司官职中的最高级别,而“五福”则是传统文化中认为的人生最美好的五种祝愿,即长寿、富贵、和乐、善终及吉祥。

然而,在欢庆之余,诗人心中也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哀愁。“久留行色春过半,乍别天颜涕欲零”表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带来的不舍和悲伤。

最后,“谁识上心优老意,从行仍许鲤趋庭”,诗人通过询问谁能理解皇帝对年长者的深厚恩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皇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期待能够继续得到皇上的宠信与恩惠的心愿。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在宫廷生活中的地位和情感,也反映出宋代宫廷文化中对君臣关系、礼仪制度以及个人福祉的重视。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景物的精致刻画,诗人传达了一种既庄严肃穆又温馨和谐的氛围,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宫廷宴会诗。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日奉诏赴西园曲宴席上赋呈致政开府太师三首(其一)

幅巾私第已归休,当宁虚怀更款留。

避宠虽辞持节册,送行犹用济川舟。

城南旧圃扃花洞,洛下新庄引御沟。

诏谕两京居密迩,不妨乘兴往还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月十七日三舍人宴集西省刘叔贡作诗贻坐客席上走笔和呈

簪缨晓入凤池西,雨过重廊不踏泥。

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

两朝云露陪嘉宴,二纪尘埃愧旧题。

四户对开参国论,风流无复羡南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与次道集贤谏议元素翰林赴冲卿枢密谏议见招宴会同赋

江淮罢郡许归朝,台阁重来鬓渐凋。

内禁群英容接武,西枢元弼记尝僚。

当年已绝坐中礼,此日犹蒙客右招。

衰病无堪还自慰,交游相继上层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山路连日冲冒西风颇觉行役之劳

却到深山岁已残,西风连日作晴寒。

尘埃季子貂皮敝,憔悴休文革带宽。

往复七旬人意怠,崎岖千险马行难。

三关犹有燕山隔,安得陵空纵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