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写给友人韩孟郁的。诗中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句“不见韩兄六七年”,点明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慨。接着,“须眉磊落在吾前”一句,生动描绘了友人身姿挺拔、精神饱满的形象,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彼此间的欣赏。
“诗成只用三叉手,酒到先浮十满船”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饮酒赋诗时的豪放与畅快。三叉手,形容挥毫泼墨的洒脱;十满船,夸张地表现了海量饮酒的场景,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拟向崆峒倚长剑,却来国子坐寒毡”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向往的隐逸生活与求学之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学问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之意。
最后,“白门佳丽曾游否,何日缄题寄一篇”两句,以对友人的询问和期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白门,可能指南京,此处泛指友人常游之地;“何日”二字,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而“缄题寄一篇”则预示着未来将通过书信传递这份情感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