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回东台见江携酒过饮为别次韵

潇潇侣群雁,芦花烟渚深。

月明怜共影,波泛尔何心。

南去稻粱远,北来星汉阴。

相依乡国地,宁复叹商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群在芦苇丛生的江边栖息的景象,通过月光下雁群的身影和波浪中的动态,展现了雁群南迁北往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雁群的迁徙比喻自己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首句“潇潇侣群雁”描绘了雁群在风中飞翔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壮美的氛围。“芦花烟渚深”则将雁群置于一片芦苇丛生、烟雾缭绕的江边,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接着,“月明怜共影”一句,诗人借月光下的雁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仿佛在月光下,雁群与自己产生了共鸣,这种情感的投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波泛尔何心”,波浪泛起,雁群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雁群以思考的能力,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

“南去稻粱远,北来星汉阴”两句,通过雁群南迁北往的旅程,隐喻了人生的漂泊与追求。南去是为了寻找食物,北来则是遵循天象的指引,这两者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探索。

最后,“相依乡国地,宁复叹商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依恋。即使在旅途中,雁群也能找到彼此的依靠,而在异乡,诗人也渴望着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那份对家乡的思念超越了一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雁群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樵山会讲学者四人方西樵邓敬所何古林与予时甘露连降于紫云楼之松者三日方西樵有诗乃续而赓之

大渊之岁,厥月惟玄。泰风肇扬,于昭朗宣。

方叔元老,寔秉斯虔。感我良朋,翕至后先。

于以共约,于樵之巅。于以会之,于石之泉。

方叔敬德,冲和有融。上帝监尔,精明幽通。

不虫不瘁,先兆于松。甘露溶溶,紫云葱葱。

爰降爰注,于公之宫。有孚我朋,类银其从。

甘露连连,有盈三日。既渥既足,维松维乔。

感我良朋,于焉逍遥。甘露连连,有盈三日。

既渥既同,惟心惟一。感我良朋,于焉丽泽。

同德之磋,如气之和。同德之涵,如露之甘。

君子之孚,君子之祉。何以侑之,德音孔迩。

形式: 四言诗

送伦穗石出社京行

樾森台馆共相期,新月那堪管别离。

鸿雁尽随征客舸,荔花先荐远人卮。

清平郊野春正月,礼乐文章旧漠仪。

犹自慇勤寻社会,为君沉醉重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沈希周(其一)

危机潜伏正须闲,主敬工夫得最难。

莫谓良知还便了,良知尤隔一重关。

形式: 七言绝句

送沈希周(其二)

浇培应向玄根时,讲贯由来岂外驰。

君看寄生无瘠者,却于何处觅新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