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三首(其一)得尾字

衣湿虽熏尚生虮,满阶淹浥烂庭卉。

欲观细字销昼眠,亭午暗于初月朏。

新蒲作剑长没腰,蝌斗成蛙断其尾。

茅檐决霤声沧浪,苔绣粉墙围绿扆。

未暝蕉窗风猎猎,若有红裳窥山鬼。

野夫病足难出门,一生着屐量有几。

形式: 古风 押[尾]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绵不绝的苦雨,内心感受与外界景象的交融。首句“衣湿虽熏尚生虮”以衣物沾湿、虫螨滋生的细节,暗示了环境的潮湿与阴冷。接着“满阶淹浥烂庭卉”进一步渲染了雨水的泛滥,使得庭院中的花草也饱受浸润之苦。

“欲观细字销昼眠,亭午暗于初月朏”两句,诗人试图在昏暗中阅读,却因光线不足而困倦,仿佛时间与空间都被这无尽的阴霾所吞噬。接下来,“新蒲作剑长没腰,蝌斗成蛙断其尾”以植物与动物的变化,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长与衰败,同时也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茅檐决霤声沧浪,苔绣粉墙围绿扆”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却又略显荒凉的世界。雨滴从屋顶落下,发出悠长的回响;绿色的墙壁上,青苔如同织锦般覆盖,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

最后,“未暝蕉窗风猎猎,若有红裳窥山鬼”描绘了一幅夜晚来临前的景象,微风吹动着芭蕉叶,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黑暗。而“若有红裳窥山鬼”一句,则充满了神秘与想象,暗示了自然界中未知与超自然的存在,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绪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诗人面对恶劣天气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有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苦雨三首(其二)得荠字

束刍百钱湿于洗,城中买薪贵买米。

家家斫床杂豆萁,十九突烟晨未启。

儿童凄凉断肉味,煮茗为羹甘食荠。

河鱼大上曾满街,拨刺银刀登海鲚。

得鱼贯柳易薪归,馀者以烹游釜底。

坐敲石火迟晚炊,肠中辘轳相突抵。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苦雨三首(其三)得蟹字

老蜗书涎角而豸,老眼学书半非楮。

欲将好句破愁霖,乱擘窗蕉纵挥洒。

枝头梅子连拳重,翠滴枯肠愁莫解。

蜃蒸泽气潮喧豗,云委太阴龙划摆。

呱呱雨鸠抵死啼,一隙晴光何处买。

倚檐终日自孤吟,网户蟏蛸如巨蟹。

形式: 古风

题忘忧劲节图为吴门袁节母寿

堂前萱草花,莫解堂下忧。

百卉向冬悴,孤松为谁留。

昔时青阳别之子,摧挫冰心寒不死。

西风凛烈七十霜,宜男草长过人长。

可怜佩尽忘忧草,赢得朱颜未霜老。

袁家土室今何如,身将隐矣又焉之。

子能如是偕子隐,今日浮荣止朝菌。

为歌南山貌此图,耻受秦官五大夫。

形式: 古风

张远画双蝶于素扇玄质绀羽金翠欲流俨然飞动因题其后

虫食百卉英,窝茧同春蚕。

因风化胡蝶,五采攴无端。

化工肖物非有意,烂慢天机见深致。

当时妙手擅滕王,粉翅霜蛾俨无二。

元婴死后一千载,草虫俗笔纷纷在。

甬东张远萟入神,人物妙夺曾波臣。

意所欲写无粉本,万象落腕俄成真。

花前忽见俱飞蝶,雨晕晴㤨出须鬣。

图成含笑向花前,阶下群花自翻叶。

儿童走扑笑相看,不信丹青绘轻箑。

少时游戏走东园,随风捉蝶芒履穿。

霜毛在颊今老矣,对此尚复成狂颠。

便应攫取君莫吝,恐君此画因余传。

更买生绡数尺作团扇,乞君为我别写花下双翩翾。

魏收轻薄庄叟梦,与君笔墨相周旋。

余诗君画各飞动,花阴双影同娟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