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忘忧劲节图为吴门袁节母寿

堂前萱草花,莫解堂下忧。

百卉向冬悴,孤松为谁留。

昔时青阳别之子,摧挫冰心寒不死。

西风凛烈七十霜,宜男草长过人长。

可怜佩尽忘忧草,赢得朱颜未霜老。

袁家土室今何如,身将隐矣又焉之。

子能如是偕子隐,今日浮荣止朝菌。

为歌南山貌此图,耻受秦官五大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寓意的画面,通过“忘忧劲节图”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高洁品质的赞美与敬仰。

首先,“堂前萱草花,莫解堂下忧。”开篇即以萱草花的美丽与堂下的忧愁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内心的挣扎。萱草花常被用来象征安慰与忘却忧愁,然而在诗人眼中,它并不能真正理解或消除堂下的忧愁,引出对人生困境的深思。

接着,“百卉向冬悴,孤松为谁留。”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世事的变迁与人生的孤独。百花凋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孤松则代表着坚韧与永恒,它独自屹立,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意义的留存。这种对比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昔时青阳别之子,摧挫冰心寒不死。”诗人通过“青阳别之子”的形象,赞扬了那些即使在严酷环境中也不失其纯洁之心的人。这里的“冰心”比喻坚贞不渝的品格,即使遭受挫折,也依然保持不变。

“西风凛烈七十霜,宜男草长过人长。”这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西风凛冽,霜雪覆盖,但宜男草(一种象征生育与繁荣的植物)却能生长得比一般人还要高大,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不屈。

“可怜佩尽忘忧草,赢得朱颜未霜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追求短暂快乐而忽视内心深处真正忧愁的人的同情。他们虽然表面上得到了片刻的欢愉,但最终却未能避免岁月的侵蚀,失去了青春的光彩。

“袁家土室今何如,身将隐矣又焉之。”这句诗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袁家土室可能是指某种理想中的避世之所,而“身将隐矣又焉之”则表达了想要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但又担心无法实现的矛盾心情。

最后,“子能如是偕子隐,今日浮荣止朝菌。”诗人鼓励人们追求真正的内在价值和精神自由,而不是沉溺于表面的浮华与短暂的荣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图中的“忘忧劲节”一样,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

“为歌南山貌此图,耻受秦官五大夫。”诗人以南山的面貌作为结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同时也拒绝了世俗的荣誉与地位,体现了对真正价值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赞颂。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张远画双蝶于素扇玄质绀羽金翠欲流俨然飞动因题其后

虫食百卉英,窝茧同春蚕。

因风化胡蝶,五采攴无端。

化工肖物非有意,烂慢天机见深致。

当时妙手擅滕王,粉翅霜蛾俨无二。

元婴死后一千载,草虫俗笔纷纷在。

甬东张远萟入神,人物妙夺曾波臣。

意所欲写无粉本,万象落腕俄成真。

花前忽见俱飞蝶,雨晕晴㤨出须鬣。

图成含笑向花前,阶下群花自翻叶。

儿童走扑笑相看,不信丹青绘轻箑。

少时游戏走东园,随风捉蝶芒履穿。

霜毛在颊今老矣,对此尚复成狂颠。

便应攫取君莫吝,恐君此画因余传。

更买生绡数尺作团扇,乞君为我别写花下双翩翾。

魏收轻薄庄叟梦,与君笔墨相周旋。

余诗君画各飞动,花阴双影同娟娟。

形式: 古风

张远画美人于素扇飘萧古雅妙绝时人俗笔为添甘蕉若榴数株于侧甚可惜也戏以调张

僧繇昔时画邻女,素壁捧心浑欲语。

二千年后君前身,重见仙姿下绡纻。

三分眉黛五铢衣,轻盈始觉周昉肥。

不须近花已婀娜,独立人前无不可。

知君落笔会有神,定识人间无此人。

可怜妙意无人识,拈草添花妄相益。

石家阿醋无容姿,焦氏绿衣举羞涩。

悔教不杀诸画师,坐令倾国污颜色。

为君烧却杂綵灰,犹堪灌取真真回。

未容更落伧父手,宁与先生驱蚋来。

形式: 古风

题黄谷仙人壶卢浮海图

滇黄谷死十馀载,人物妙理无人传。

我开废箧得此画,展轴未半先飘然。

尘坌触去海色起,袋上茫茫成万里。

笔所不到皆波涛,汹洞胡为在屋里。

二人出没波中流,共踏大瓠同浮舟。

天风萧萧发覆耳,铁笛下有蛟龙虬。

大瓠半没人不动,非仙那得轻于鸥。

人间画手徒突兀,俗笔焉知尘外物。

布袍赤脚头鬅鬙,五岳姿形隐神骨。

天炎挥汗卧空斋,对此形神已超越。

先朝大手吴小仙,枯毫焦墨拳虺蚺。

笔端波磔合草圣,此意冥默谁能参。

人间粉墨空肉好,此画此人埋宿草。

当时落纸换酒钱,今日破缣犹见宝。

我家海滨同此图,东面而望隐隐岱舆员峤及方壶。

去年有客采药返,赠我如瓮三葫芦。

欲寻黄谷画我于其侧,上世人不识,指是拾虷海上卢敖徒。

吁嗟黄谷今已无。

形式: 古风

送别山上人还卞山

卞山四面皆深山,羡公身住烟云间。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

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