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的《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水居中静坐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兀兀何为者,朝曦属夕阴”以疑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朝曦与夕阴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六经疑处破,一气静中深”两句,诗人将个人的疑惑与对宇宙自然的感悟相结合,通过“六经”(儒家经典)的探讨,揭示了在宁静中领悟到的深刻道理。这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也体现了对自然哲学的追求。
“宵汉孤县榻,乾坤壮盍簪”描绘了夜晚与友人共处的情景,孤县榻暗示了环境的简朴与内心的孤独,但与友人的相聚却让这种孤独显得壮丽而充实。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广阔的世界,“壮盍簪”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共同面对世界的勇气。
最后,“五湖秋色满,相守岁寒心”以五湖秋色作为背景,象征着友情如同四季更迭中的温暖,即使在寒冷的岁月里也能相互扶持,共同度过。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是对友情持久不变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静谧中寻求生命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