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杜公挽词五首(其四)

言为当代法,行不古人惭。

天子贵元老,史官传美谈。

名高汉亚相,学嗣晋征南。

有子即家宝,未尝金玉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言语成为当代的法则,行为不令古人蒙羞。
天子尊重年长有德之人,史官记录他们的美好事迹。
名声如同汉代的宰相,学问承继晋朝征南大将军的风范。
家中有这样的人就是无价之宝,他从不贪婪金银财宝。

注释

言:言语。
为:作为。
当代:现代。
法:准则。
不:不使。
古人:古代贤人。
惭:感到羞愧。
天子:皇帝。
子:儿子。
贵:尊重。
元老:年长有威望的人。
史官:历史记录者。
传:记载。
美谈:赞美之事。
名:名声。
高:崇高。
汉亚相:汉代的宰相。
学嗣:学问的继承者。
晋征南:晋朝征南大将军。
即:就是。
家宝:家族的珍宝。
未尝:从未。
金玉:金银珠宝。
贪:贪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太师杜公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杜公高尚品德和卓越贡献的赞扬。首句“言为当代法”称赞杜公的言论成为当代的准则,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影响力。次句“行不古人惭”则肯定了杜公的行为无愧于前贤,德行令人敬仰。

第三句“天子贵元老”点明杜公受到朝廷的尊崇,作为元老级人物备受尊重。第四句“史官传美谈”暗示杜公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为佳话,流传后世。接下来,“名高汉亚相”将杜公的名声提升到与汉代名相相当的高度,显示了他的政治声望。

最后一联“学嗣晋征南”赞誉杜公的学问如同晋代征南将军一般,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深厚的学术根基。最后以“有子即家宝,未尝金玉贪”收尾,赞美杜公教子有方,家中子弟皆因受其熏陶而珍贵,他本人则一生清廉,不贪图金银财宝。

整首诗通过描绘杜公的言行、地位和品格,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和深远影响,是对逝者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其三)

莫怪沾襟血,无由作吊宾。

故池归去雁,春信见何人。

已写虚堂影,犹镌守冢麟。

门生与旧吏,将立道傍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其二)

既老仍开国,因归得赐金。

念怀知主意,坚介见臣心。

笔札尚存纸,性情犹托吟。

向来门下客,东首泪盈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其一)

国佐三公进,师臣一品归。

接宾忘素贵,还绶远危机。

忆奉追尊册,当观副辂旂。

生荣人莫及,无恨掩泉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太师杜相公篇章真草过人远甚而特奖后进流于咏言辄依韵和

杜诗尝说少陵豪,祖德兼誇翰墨高。

苏李为奴令侍席,钟王北面使持毫。

郊麟作瑞唯逢趾,天马能行不辨毛。

一诵东山零雨句,无心更学楚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