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城灯夜

山城灯夕兴厌厌,俗乐年丰令节参。

竿首挂星还拱北,云中回雁倦图南。

笙箫度曲喧芳席,綵翠交光结秀岩。

邦伯欲归人恋恋,帐兵休报鼓声三。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山城在灯节之夜的热闹景象与浓厚节日氛围。首句“山城灯夕兴厌厌”,以“厌厌”形容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烈的节日气氛。接着,“俗乐年丰令节参”点明了节日与丰收的喜悦,人们在欢庆之余,也感受到生活的富足与满足。

“竿首挂星还拱北,云中回雁倦图南”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和象征。悬挂于竿首的星辰仿佛在向北方拱手致意,而天空中的大雁则似乎在长途迁徙后感到疲惫,不再向南飞行。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含了人们对生活安定、不再奔波的向往。

“笙箫度曲喧芳席,綵翠交光结秀岩”描绘了宴会上音乐与灯光交织的场景,笙箫之声在宴席上回荡,色彩斑斓的装饰与闪烁的灯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欢乐与祥和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喜庆,也反映了人们在和平年代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

最后,“邦伯欲归人恋恋,帐兵休报鼓声三”表达了对官员归家的期待与对士兵休战的祝愿。邦伯(地方长官)即将离开,人们依依不舍;而士兵们在节日里停止了战斗,鼓声三声意味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宁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宋代山城灯节之夜的繁华景象与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期盼,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上元后南溪泛舟联句

野渡半篙水,春风一苇航。

柳梢舒嫩绿,梅萼泛幽香。

绣羽惊波起,翠鳞跳日光。

环城得佳趣,清思满高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适意

阳春催物态,清暇养天和。

求外于情薄,陶真所得多。

梅苞新烂漫,松影旧婆娑。

此日衔杯乐,何如鼓腹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春阴倦游

铃阁兴何幽,公庭讼不留。

未能清昼寝,偶作夹城游。

竹色仍烟翠,梅香趁水流。

持杯听暮角,一任起楼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新晴

泛鹢兼乘竹,高低秀色间。

鸭头生野水,凤翼展晴山。

掎摭青春态,消磨白日閒。

郡园双白鹭,投晚逐人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