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二)

一道飞泉,来从何许。空山积翠无人处。

潺湲时和七弦琴,溟濛忽散千岩雨。

不问春秋,何拘今古。清音一听忘千虑。

缨尘濯尽百神闲,飘然襟袖思轻举。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诗人以“一道飞泉”开篇,引出了空旷无人的山谷,其中“积翠”二字形容山色深绿,生机勃勃。紧接着,“潺湲时和七弦琴”将耳边的溪声与琴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溟濛忽散千岩雨”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山中偶发的小雨与广阔天空相联系,不仅增添了诗境的层次感,也映射出了诗人心中的自由与洒脱。下文“不问春秋,何拘今古”表达了一种超越时光的豁然自得,诗人的心境如同山中清泉,不受世俗纷争所困。

“清音一听忘千虑”则是对上述意境的深化和升华,通过聆听自然之声,洗涤尘封的心灵,使思绪得到解脱。最后,“缨尘濯尽百神闲,飘然襟袖思轻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获得的精神净化和心境的空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脱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的笔触细腻,意象丰富,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幽静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六)

人问山中,因何无暑。山堂恰在山深处。

藤阴满地走龙蛇,泉声万壑鸣风雨。

且弄青松,休挥白羽。相逢况有烟霞侣。

长天一任火云飞,夜凉踏月相将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山居十首(其一)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层霄外。

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山花落尽山长在。

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五)

堪笑山中,春来风景。一声啼鸟烟林静。

山泉风暖奏笙簧。山花雨过开云锦。

短棹桃溪,瘦藤兰径。独来独往乘幽兴。

韶光回首即成空,及时乐取逍遥性。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

一片闲云,山头初起。飘然直上虚空里。

残虹收雨耸奇峰,春晴鹤舞丹霄外。

出岫无心,为霖何意。都缘行止难拘系。

幽人心已与云闲,逍遥自在谁能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