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都知吹箫

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

箫管人间不解传,帝乐部中能亦寡。

欲买小鬟试教之,教坊供奉谁知者。

晏识文公始致来,劝接贱生宜强且。

乃呼侧坐吹一曲,惊顾顿嘶堂下马。

吾妻闺中闻不闻,稚女扳帘笑娇奼。

未敢多听便遣还,赠饮单杯向身泻。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听文都知吹箫》,通过对古代传说的巧妙引用和生动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对人才的珍视。首句“虞舜已去苍梧野”暗指箫声的古老与神秘,接着写到秦女乘鸾的神话,暗示箫声能超越尘世。诗人感慨箫管技艺在人间的失传,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帝乐般的箫声。

诗人想要寻找懂得吹箫的人,最终找到文都知这样的高手,他邀请文都知演奏,并强调应尊重和接纳才华,哪怕出身卑微。接下来的场景描写细致入微,文都知的演奏让马匹都为之惊动,连妻子和女儿也在闺中和帘后露出好奇和喜悦。诗人并未贪听,而是适可而止,以一杯酒赠予文都知,表达敬意。

整首诗通过听箫这一日常小事,寓言般地反映了对人才的识别和尊重,以及艺术的感染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吴太博遗柑子

太学先生欺绿橘,吴兴才士与黄柑。

黄柑似日胜崖蜜,带叶初擎翠竹篮。

还料楚王曾未识,徒将萍实诧江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吴长文紫微见过

岂敢以贫贱,而辄傲贤贵。

但恨门阑遥,赫日去可畏。

瘦马汗常流,寸步出无谓。

是以逾十旬,景慕肠欲沸。

近因秋雨来,纤纤有凉气。

九陌可以行,轻服可以衣。

方将事请见,疮足痛若䠊。

忽枉驺骑过,颜厚言莫既。

尚期新醪熟,还往袭经纬。

乃知君子德,曩分替则未。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吴正仲同诸宾泛舟归池上

轻舟与客归,竹下闲棋局。

煮鲎吴味新,篘醪楚酿熟。

风吹山雨来,冷射肤生粟。

醉昏笑语同,不看西斋录。

形式: 古风

吴正仲求红梅接头

君家梅溪上,但见梅花白。

我家家树红,求枝寄归客。

剪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

明年举酒时,醉颊生微赤。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