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和丹岩述志(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读书、写作热情和学问价值的诗句。
"蠹简钻研眼欲穿" 表示诗人阅读时的专注与投入,如同用刀具削刻竹简一般,希望将知识深深地刻在心中。"读书何似夏侯玄" 则是将自己的读书态度比作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夏侯玄,形象地传达了对古人学问的尊崇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文传可使纸增价" 强调诗人的文学创作能够增加文字载体——纸张的价值,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也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在经济上的影响力。"酒尽何妨尊屡眠" 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物欲、醉心于学问的心态,即便是饮酒到尽,也不妨碍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休憩。
"唾落成珠皆至宝" 把诗人的文字比作珍贵的珠玉,每一滴唾沫都能化为无价之宝,显示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创造力与价值的自信。"笔耕有粟胜良田" 则用农业生产比喻写作过程,将文字创作看作是收获满堂的好田地,这里强调了写作如同耕种,能够带来精神上的丰收。
"席珍尽足需时聘"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珍视和渴望,以及在必要时能与之相匹配的心态。"经史何劳手更编" 则意味着对于经典、历史等领域的研究,诗人认为不必再做多余的整理,因为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宝贵的,不需过度加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形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自信,以及他对于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价值的深刻认识。